第二十五章 晉悼公:曾是驚鴻照影來(1 / 3)

宋朝大儒朱熹是個大學問家,理學家、哲學家、史學家,這三個帽子他都敢戴在頭上而受之無愧。朱熹就非常推崇晉悼公這個我們不太熟悉的人,可能是因為他老人家經常提到晉悼公的名號吧,有一次,朱熹的一位學生問,晉悼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朱熹說:“他才大段高,觀當初人去周迎他時,隻十四歲,他說幾句話便乖,便有操有縱。才歸晉,便做得別。當時厲公恁地弄得狼當,被人攛掇,胡亂殺了,晉室大段費力。及悼公歸來,不知如何便被他做得恁地好。恰如久雨積陰,忽遇天晴,光景便別,赫然為之一新。”

“赫然為之一新”,這樣的評價是比較準確的。在晉悼公之前,晉國君主與卿族的關係十分緊張,到了晉厲公時代全麵爆發,演化成一場影響深遠的內亂。晉悼公上台後,對卿族采取拉攏和限權兩種手段,兩手都抓,兩手都硬。對內穩定了晉國局勢,對外徹底將楚國的勢力趕出中原地帶,九合諸侯,成功複霸。

不過,正如朱熹所言,“晉悼公、宇文周武帝、周世宗,三人之才一般,都做得事。都是一做便成,及才成又便死了,不知怎生地。”晉悼公隻活了二十八歲,執政才十四年,可謂曇花一現,令人扼腕。

要說晉悼公的事情,還得從晉厲公說起。

話說晉厲公為了限製卿族的權力,在“保皇派”胥童、夷羊五、長魚矯等大臣的幫助下,幹掉了晉國最大的卿族——郤族。保皇派還逮捕了執政官欒書和中行家族的老大中行偃,打算一同清理。但晉厲公有些不忍心,畢竟這兩位都是晉國三朝元老,立功無數,因此就把他倆放了。

雖然晉厲公不計較,可欒書和中行偃心中卻埋下了陰影,對晉厲公產生了嚴重不信任的感覺。中行偃對欒書說:“既然君王不信任我們了,以後肯定禍患無窮,不如咱哥兒倆先下手為強……”他惡狠狠地做了一個殺頭的動作。

欒書沒辦法,隻好應允了。

公元前573年,這兩個家夥趁晉厲公出遊於匠麗氏之際,發動政變,把他抓起來關在獄中,沒過多久就把他殺了。

關於晉厲公之死及繼位者的人選,周國大夫單襄公早有預言。單襄公是個神乎其神的預言家,沒事兒就喜歡預測別人的命運。公元前574年,他曾經跟晉厲公有過一麵之緣,見麵之後他悄悄跟魯成公說:“晉國很快就會發生內亂,這孫子命不久矣。”魯成公驚問:“為什麼呢?”

單襄公說:“你看,他走路的時候,望遠不看近,心不在焉的樣子。走路腳步抬得高高的,輕佻又輕佻。晉國的大臣們說話都很衝,不知禮節,所以……咳咳。”

才一年時間,單襄公的預言就應驗了。人們覺得非常神奇,又讓他預言晉國的下一個大老板會是誰。

單襄公認為,旅居在周國都城、晉厲公的侄子公孫周極有可能當選。他也是根據公孫周走路說話的姿勢來判斷的。公孫周走路中規中矩,與人說話目不斜視,聲音不高不低,態度謙虛溫和,是個做大老板的料子。

結果果然不出單襄公所料。

欒書提議讓公孫周繼位,大家舉手表決,全票通過。可能在欒書他們看來,性格溫和、久居外國的公孫周將會有利於他們繼續掌控晉國大權。於是,他們就派人去周都迎接公孫周。這一年,是公元前573年。公孫周到達晉國後,對欒書等人發表了一番就職演說:“寡人羈旅他邦,且不指望還鄉,豈望為君乎?但所貴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無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命,隻在今日。如其不然,聽卿等更事他人。孤不能擁空名之上,為州蒲(即晉厲公的名)之續也!”。在這番就職演說裏,年僅十四歲的公孫周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不願“擁空名”,做一個傀儡老板。

公孫周的就職演說出乎欒書等人的意料,也讓他們明白,自己請來的這位年輕人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因此,老奸巨猾的欒書下班後悄悄跟同事下屬說:“新君非舊比,當以小心事之。”

公孫周進入都城,到太廟祭過列祖列宗之後,正式宣誓擔任晉國新國君,是為晉悼公。對於這個十四歲的年輕人,晉國上上下下及各路諸侯,均拭目以待,觀察他將會給晉國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