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 3)

崖上崖下

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時,突然遇見了一隻饑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迫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最後被老虎逼到了斷崖邊,真是前無逃路,後有追兵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還不如跳入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他縱身跳下懸崖,非常幸運地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之時,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隻凶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相同的猛獸,被什麼吃掉,都是一樣的。”

剛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一黑一白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死好。”

情緒平複下來後,他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來。梅子的味道好極了,酸甜可口,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他找到一個三角形的枝丫休息,心想:“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於是靠在樹上沉沉地睡去了。

睡醒之後,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樹枝依然勞固,老虎和獅子也不見了。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懸崖,終於脫離了險境。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饑餓的老虎按捺不住,終於大吼一聲,跳下了懸崖。

黑白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地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展開激烈的打鬥,雙雙負傷逃走了。

由我們誕生那一刻開始,苦難,就像饑餓的老虎一直追趕著我們;死亡,就像凶猛的獅子一直在懸崖的盡頭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正不停地用力咬著我們暫時棲身的生活之樹,總有一天我們會精力枯竭,生命衰老而落入獅子的口中。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壞的情景是死亡,惟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樹上甜美的果子,然後安心地睡覺。隻有存著這樣單純的心,才能嚐到生活中寒梅的美味。

丟寶石下海

有個年輕人,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裏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麵,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清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願的東西都可以實現了!”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海灘上撿視石頭,一發覺不溫暖又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撿石頭。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

青年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地將那顆“心願石”隨手丟下海去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

機會降臨眼前,很多人都習慣地讓它從手上溜走,一旦發覺時,就會後悔莫及了。“哭”和“早知道”都是沒用的。

原樣照搬

有一對夫妻做著庶糖生意。丈夫每天到各村向村民收購蔗糖,村民將蔗糖熬成四方塊或扁圓形的糖出售。丈夫每次收購糖回家後,總是把糖裝進籮筐或麻袋裏,然後運到外地去賣。他在集中包裝時,經常掉些糖在地上,而他卻滿不在乎,不加理會。他的妻子是個細心、勤儉的人,她見滿地的蔗糖心疼極了。當她丈夫每次裝完糖後,她都要把地上的糖撿起來,裝在麻袋裏,存放在屋後的房間裏。

第二年,臨近年關時,蔗糖短缺,丈夫無奈之下隻好停止買賣。按照當地的慣例,每年年終要結一次總帳,一切拖欠的債務都要償還完畢,絕不能拖到明年。

近年來由於年頭不好,又缺乏運氣,丈夫的生意日漸滑落。特別是缺糖這一年,他虧蝕了本錢,欠了人家一些債。數目雖然不多,但也使他傷透腦筋。他整天冥思苦想:“到哪兒去籌措這筆錢來還債呢?”後來他對妻子說了這件事,並且感歎道:“如果還留下點蔗糖就好了,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也不至於負債。可現在一點糖也沒有,怎麼辦?”

丈夫的艱難處境,使妻子猛然想起平時撿的糖,她想:“糖可能不多,但還有些。”她疾步走到後房,清點一下,居然還不少呢,整整有四擔之多。妻子滿麵笑容地將此事告訴丈夫,丈夫到後房一看,真是絕處逢生,麵對著大批蔗糖,不禁欣喜若狂,簡直是天外飛來的財富,再也不用擔心債務了。

商人扭虧為盈,全靠細心賢惠的妻子,這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不久,竟然傳到了鎮上。

鎮上有家賣書報和文具的小店,店主將這件事講給自己的妻子聽。妻子也想博得丈夫的誇獎和感激,她思忖片刻,覺得這沒有什麼難,看我的好了。從那天起,她每天趁丈夫不在時,將書、報紙、課本、日曆等,每樣都拿一、二本藏起來,天天如此。快兩年了,她看到藏起來的書報等物已經不少,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後房去看。丈夫不看倒也算了,一看氣得差點昏倒。“天啊,你這是在拿我的血汗錢開玩笑!”丈夫仰天哀歎。妻子愚蠢至此,報紙、課本、日曆過了時,還會有誰要呢?

丈夫傷心之餘,冷靜下來,開導妻子說:“向別人學習,是要動腦筋想想的,別人的情況和咱們的不一樣,所以要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千萬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地學,走了彎路,吃了虧,還不如不學呢。”

做事要講究方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部署。

隱居山林的大師

有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

聽到他的名聲,人們都千裏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麵的竅門。

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

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水都沒有裝滿。按他們的想像,大師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穀裏打了兩滿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大師說。

“那麼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怎麼估計呢?”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裏劃了一條線。

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 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 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

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大師的一番教化使我們明白挑水如同做人一樣,隻有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請教問題

“請問,大象是什麼樣子的?”一隻從未見過大象的小喜鵲這樣問貓頭鷹。

“我也沒見過大象。”貓頭鷹說:“但我聽見一隻過路的青蛙說,它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的。”

“貓頭鷹大嫂,您不知道嗎?連您也不知道,我真是失望啊!”

“會知道的,我的喜鵲姑娘,隻要充分發揮想像力!別急,讓我慢慢兒跟你說。”

“這麼說,您知道囉,貓頭鷹大嫂。”

“當然知道。我這麼大年紀,我是權威,我懂得許多許多事情!因此,我有資格說出大象的樣子。喜鵲姑娘,為了讓你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的,我可以把它畫給你看。”

說著,自作聰明的貓頭鷹拾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起來,並開始憑“想當然”信口開河地說:“最根本的是要有豐富的想像。想像——是我做學問的公式。你看,我知道有關大象的一些情況:它生活在非洲,是搬運東西的動物;奔跑起來姿勢不十分優美;它吃的是樹頂上的葉子。”

“這些我都沒見過,”喜鵲說:“實在難以想像。”

“不,喜鵲姑娘,決不。想像力會讓我們知道一切,這是博學多知的秘訣。我立刻就給你畫出一隻大象來。看,大象就是這樣的。”

其實,貓頭鷹畫的全然是一隻有點兒像長頸鹿、又有點兒像馬似的“四不像”。

“多好嗬!”喜鵲手舞足蹈地說:“我終於認識大象了!”

“這隻需要簡單的想像就可以得出結論。喜鵲姑娘,現在我再詳細地告訴你有關大象的具體情況。”

“但是,您還沒有講清楚,生活在非洲、跑起來姿勢不十分優美的大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這方麵我已經講了很多啦!非洲是一個很熱的地方,因此,沒有一種動物可能全身長毛兒。跑起來姿勢不十分優美,是因為它前腿兒比後腿兒長。”

“說得真好!”喜鵲仔細地端詳著畫說:“看來,大象具有馬的軀體和長長的脖子吧?”

“唉,喜鵲姑娘,應該繼續想像嘛。我不是說過,大象是一種搬運東西的動物嗎?它有馬一般的軀體是為了可以像馬一樣在背上備上鞍子。”

“我懂了,我懂了……但是,它脖子那麼長……我不理解。”

“這最簡單不過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樣子的。請注意,喜鵲姑娘,你隻要想像一下,我說過,大象吃的是樹頂上的嫩葉子……”

“可小猴子也吃樹頂上的嫩葉呀!”

“對,對。想像得好,想像得很好。你想,大象長了四條馬腿,又很重,當然不能爬樹,也當然夠不著樹葉,那該怎麼辦嗎?隻有一個辦法:長一個很長很長的脖子。難道你可以想像,為了吃樹葉而長一個長長的嘴巴嗎?不堪設想!”

“說得真好!貓頭鷹大嫂,我懂了,您給我上了多好的一課嗬。現在我知道大象的樣子啦。”

“不必客氣,喜鵲姑娘,對於我來說,有機會指點指點別人,是十分愉快的。”貓頭鷹說:“現在你明白了吧?以後需要的話,隨時來問我好了。我可以回答你的一切問題。”

凡事都要實事求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猶如謊言,誤導別人也誤導自己。

都是名字惹的禍

從前有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母雞下了一個黃色的蛋,孵出一隻黃色的小雞,小雞的爸媽管它叫小唧唧,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有一次,飛來一隻凶惡的鷂子,把雞媽媽叼走了,從此小唧唧成了可憐的孤兒。公雞領來了另一隻母雞,名字叫科科。母雞科科下了一個黑色的蛋,孵出一隻黑色的小雞,它說:

“我們得給這隻小雞取一個又美又長的名字。名字越長,會吉祥一些,壽命也會更長些。”

於是它們給小黑雞取了一名字叫做:我們的小姣姣藍眼睛綠嘴殼紅冠子飛毛腿機靈的腦袋烏黑的羽毛爸爸媽媽的小寶貝。名字可真是又美又長,害得家人和鄰居花了老長的時間才記住。

兩隻小雞在一起生活著。小黃雞老得幹活,而小黑雞呢?誰也不攆它去幹活。大家一想到要念這麼長的一個名字,寧可叫小黃雞小唧唧來得痛快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