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唧唧,去弄點兒水來!”
“小唧唧,去挖幾條蚯蚓來!”
“小唧唧,去捉些小蟲子來!”
“小唧唧,把存的米曬曬!”
長名字的小黑雞一天到晚隻顧曬太陽,啥也不幹。
有一回,一隻狐狸溜進院子裏,抓住了小黃雞,公雞爸爸忙叫道:
“小唧唧被狐狸抓著啦!”
狗、豬和山羊聞聲趕來追狐狸,狐狸嚇得忙把小黃雞放下跑掉了。
第二天,狐狸又來了,抓住了小黑雞,被母雞媽媽看見了,它忙叫喊道:
“我們的小姣姣藍眼睛綠嘴殼紅冠子飛毛腿機靈的腦袋烏黑的羽毛爸爸媽媽的小寶貝被狐狸抓住啦!”
還沒等它把這個囉裏囉嗦、又長又美的名字說全,狐狸早已把小黑雞拖跑吞吃了。結果小黑雞就因為名字太長太美而落得個短命的下場。
人永遠都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生活,來不得半點虛假與虛榮。
永遠幸福的法則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深謀遠慮的國王卻擔心當他死後,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於是他招集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命令他們找了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
三個月後,這班學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書呈上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彙集合這三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了。”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都不會花那麼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再命令這班學者繼續鑽研。二個月內,學者們把三本簡化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再一個月後,學者們把一張紙呈上給國王。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都真正日後有奉行這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後便重重地獎賞了這班學者。
原來這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大多數的人都想快速發達,但是卻不明白做一切事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撥苗助長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
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
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幾分。 從前,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心想:明天稻苗長得一定更高了。
隔天早晨.一早起身,他迫不及待地起去稻田看他的“成果”。
哪知,他跑到稻田時,卻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從事推銷事業,哪有一躍而成的事情?每一探植物,都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漸成長。農夫也必須生天辛勤地澆灌、耕耘等,才能獲得成果。許多人為了迅速獲取公司所提供的豐富獎金或分紅,而鼓勵組織內為人員存貨,讓他“更一層樓” 。 豈知這種坐享其成者,往往欲速而不達。
學者們的理論
從前,有五個學者從地方來到繁華的首都。這五個學者分別是邏輯學家、語法學家、音樂家、占星家和健康學家。他們都表示自己在某一方麵很有專長,國土所說後就把他們召來,準備獎賞。在聰明的宰相的建議下,國王讓五個人先去自己做飯吃,然後再來接受獎賞。宰相安排他們住在一間寬敞的房子裏,並準備好了必要的用具,他還派一些人暗中觀察他們的行動。
為了做飯,五個學者做了分工。邏輯學家去市場上買油。他回來的時候手裏提著一罐子油,他的邏輯學知識使他動起了腦筋,他自問道:究竟是罐子依賴油呢,還是油依賴罐子?他反複考慮仍然解釋不了這個疑問。他想最好試驗一下,以便弄清這個真理。於是,他把罐子口朝下,翻了一個個兒,結果油都灑在地上了,邏輯學家這才弄清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他感到很高興,因為他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真理,他愉快地拿著空罐子回到了住處。
語法學家去買酸奶。來到一個雜貨店他遇到一個賣酸奶的姑娘。他聽她說話不合語法,就堵著耳朵走開了。當他往前走時,聽到另一個姑娘在叫賣酸奶,她的話發音也不對,於是語法學家走到姑娘旁邊說:“看來你是個野姑娘,每一個詞和每一個字就像神一樣神聖,發音不對就糟塌了它,這是褻瀆聖物。語法學是不能容忍把短元音發成長元音,把非送氣音發成送氣音,把一個字母的音發成另一個字母的音的,這會造成誤解。你要認真學習發音,要發正確。”
姑娘聽了這番教訓和責備很不高興,她回敬說:“你是哪兒來的?你好像是一個野人,你有什麼資格讓我好好學習說話。你應首先管好自己的舌頭。如果你想買酸奶的話,就買,不然,就閉上你的嘴,滾開吧!你為什麼在這兒浪費時間?”
聽了這頓數落,語法家火了,說:“如果我從像你這樣說話不符合語法的人手裏買酸奶,我也會因而招致罪惡。”他說完就走了,因而沒有買成酸奶。
占星家來到附近的森林中尋找樹葉,準備燒飯用。他爬到一棵榕樹上去揪樹葉。他正要揪的時候,聽到變色龍咕嚕咕嚕地叫起來。占星家自言自語說:“這個叫聲很不吉利,今天我不應揪樹葉,最好還是下去吧。”當他試圖下來時,地上有隻蜥蜴叫了起來。他想,這個聲音是個吉兆。當他左思右想該怎麼辦時,天已經快黑了,他隻好回到住處,而沒有采回樹葉。
健康學家去到市場上買菜。他看到那裏有各種各樣的菜。但是他想,茄子吃了使人發熱,葫蘆吃了使人發冷,根莖菜常引起痛風症……他發現每種菜都有缺點,他回到住處,什麼菜也沒有買。
當四個學者出去采購時,音樂家開始做飯了。他把開水倒在鍋裏,再加上米,蓋上鍋蓋。當他把爐子點著時,蒸氣噗噗地冒出來,把鍋蓋頂得啪啦啪啦直響,聽到這種聲音,音樂家的靈感來了。他隨著鍋蓋震動的節奏,譜起曲子來。過了一會兒,粥鍋開了,它發出的聲音是很不協調的,於是音樂家找來一根粗棍子,使勁地敲起鍋來,結果鍋被打碎了,煮的稀飯灑了一地。雖然如此,他仍然很高興,因為那不協調的聲音消失了,當然,稀飯也沒有了。
到了晚上,五個學者聚到一起,互相指責起來,都說,所以沒有做好飯,是別人的錯誤。
宰相通過暗中監視他們的人知道了這一切情況。他很同情五個學者。他把他們叫到宮廷來,說道:“先生們,你們平時隻會學習研究,而不懂得日常生活,所以連一頓飯也做不出啊。僅僅做個書呆子是沒有用的,回去思考吧!”他講完之後,送給了五個學者應有的獎品。
書本上東西並不能在實際生活中套用,最好的做法是,既有豐富的書本知識,又能在實際運用在生活中。
差不多先生傳
你知道中國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店鋪裏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隻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隻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隻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鍾,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隻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8點30分開,同8點32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麵說,一麵慢慢地走回家,心裏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鍾。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鍾,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隻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一個人隻有勤勞、辦事認真,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才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動物學校
有一天,動物決定它們必須做件偉大的事,以便迎接所謂“新世紀”的到來,所以它們創建了一所學校,並發誓讓它以後象牛津、劍橋一樣。
學校內教授的活動課程包括跑步、爬行、遊泳及飛行。為了方便管理,所有的動物都參加了每一項課程。
鴨子在遊泳項目上的表現非常傑出,甚至比老師還優秀,但在飛行方麵,它的成績隻是剛好及格而已,而跑步的成績更是慘不忍睹。因為它腿短而身軀太胖,勤奮的鴨子隻好每天放學後,留下來練習跑步。它持續地練習,直到它那有蹼的腳都磨破了,仍然隻有遊泳一項及格。但是及格標準隻適用於學校,所以除了要上學的鴨子外,沒有人在乎這件事。
開始時,兔子跑步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但不久後,它便因為遊泳前繁瑣的化妝工作感到神經衰弱。而且,遊泳池裏的水老是讓它抽筋。
小鬆鼠本來在爬行課程上表現優異,直到有次上飛行課時,老師要求它從地麵起飛取代從樹梢滑落,卻造成它心理上極大的挫敗感。後來它因運動過度導致肢體痙攣,使它在爬行及跑步課程隻得了70分,剛好及格。
老鷹是一個問題兒童,也因此被嚴厲地懲罰。以爬行課程作例子,它不但打敗其他同學先到樹頂,同時也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老師把這個情況反應給學校,學校禁止老鷹在爬行課程中使用翅膀。
一學年結束後,一隻在遊泳、跑步、爬行方麵表現極佳,而且稍微具有飛行能力的奇特鰻魚,平均分數最高,成為畢業代表。
土撥鼠拒絕入學,同時也反對納稅,因為學校未將挖掘列入課程。它們將自己的小孩送到獾的地方學習,後來土撥鼠及地鼠也紛紛加入,成立了一個成功的私立學校。
平均主義是扼殺天才的利器,教書育人也好,企業用人也好,都要充分認識到每個人的特長,提供一個真正公平的環境,讓優秀者更優秀。可歎我們現在的標準仍然是照顧大多數,隻求平均及格就得,這無異於追求平庸。應該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經濟上如此,其它方麵也應如此,讓一部分人先聰明起來,與眾不同才會創造奇跡。
砌磚
有名記者,為了一篇有關建築業前景的專稿而到某個建築區進行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