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楹聯文化的不斷發展,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運城市楹聯學會(成立時為運城地區)於1999年3月正式成立。市楹聯學會的建立,使河東的楹聯文化發展出現了新的生機,使分散的楹聯文化形態聯結成了一個整體,使一般的楹聯文化活動逐步上升為楹聯文化事業。製訂並逐步完善了“服務政治,參與經濟、薈萃精品、抓好普及”的工作方針,促進形成了市、縣、鄉、村、大小400多個楹聯組織網絡,發動建起了一支涉及各行各業5000餘人的楹聯文化隊伍,培養選拔出以河東聯壇“十老”“十佳”及“一百單八將”為主的楹聯創作骨幹力量,圍繞中心工作舉辦了全國及市內百餘次征聯活動,在200多所楹聯進校園進課堂的基礎上,並與2011年和2012年兩年內實現全市2100所學校,楹聯教育全覆蓋。成功舉辦了三次有全國一些著名聯家參加的楹聯理論研討會,創辦了15份在全國較有影響的楹聯報刊,征編出版了150餘萬字的《中國對聯集成·河東卷》及臨猗、稷山、芮城、新絳等縣市的楹聯集成卷本等等。
所有這些工作都為河東楹聯文化的發展繁榮,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逐步使楹聯文化納入了建設文化強市、經濟強市、旅遊強市的工作之中,由民間學會行為提升為政府行政行為,由一般的文化活動提升為一項社會文化工程,由楹聯組織的圈內熱上升為社會熱,逐步形成了河東區域曆史上第二個楹聯文化繁榮興盛的時期。2004年運城市楹聯學會被中國楹聯學會授予“全國弘揚楹聯文化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運城市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中國楹聯文化城市”,接著聞喜縣、萬榮縣、永濟市、新絳縣、稷山縣、鹽湖區先後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中國楹聯文化縣(市、區)”,永濟涑北中學、銀杏小學、聞喜二中、晉華學校、新絳西街小學、夏縣中學等8所學校先後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市內也先後命名了5個“河東楹聯文化鎮”、24個“河東楹聯文化村”、15個“河東楹聯教育基地”、3個“河東楹聯之家”、1個“河東楹聯文化企業”,同時,有10個鄉鎮被命名為山西省楹聯文化鄉鎮。運城的楹聯文化工作已被樹為全國聯界一麵旗幟。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正在積極努力、開拓創新,為爭創“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為楹聯文化事業的更大發展,為促進河東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本楹聯集冊,是從已出版的《中國對聯集成·河東卷》一萬餘副對聯中,精心挑選,優中選優,彙集了古今河東區域千餘副的精品聯作,以饗讀者。不當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1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