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遠離顛倒夢想2(1 / 3)

四、回歸有序生活

有序的生活最美

看電視的時候,如果頻道沒有調正,能看到清晰的圖像嗎?不能。我們的人生,也總是處在不清晰的世界裏,朦朦朧朧的。佛法是幹什麼的?就是教你過正常人的生活,過有序的生活,過有品質的生活!

很多人學習佛法,但並不理解佛法的奧妙。他們認為學佛是清苦的,是把人關起來什麼事都幹不了。告訴你們,佛法是教你把內心的頻道調正——擺正念頭,從而使身心世界變得更加有序,從此感覺生活其樂無窮!因此,什麼樣的生活最美呢?有序的生活最美。

過自己做主的生活

我剛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感覺太神奇了,走路都想飛!但這不是練輕功,是因為心裏特別舒坦!你們也來總結一下:自己有過幾天舒坦的日子?有幾天是你自己做了主的?少之又少,總是在煎熬和痛苦中度過,在強迫和壓迫中度過,在不想幹的事情中耗盡一生。而佛法告訴你,要過自己做主的生活!

別人叫你去喝酒,你抵不過對方的攻勢,就去了。喝了回來,一肚子的煩惱,就開始抱怨:“我本來不想喝的,是他強迫我喝!”難道有人撬開你的嘴巴?還不是你自己答應的,結果硬給自己找塊遮羞布。人往往就是這樣子!而現在,你就要想辦法回歸有序,自己做主!

怎麼做主呢?把你的“亂碼”調整好,殺掉所有的“毒”。這樣一來,人生就明了了,目標就清晰了,自然也就不會迷茫了。所以,這世間的萬象都從你的心而來,都是你打妄想打出來的。

不管是肢體妄想症、嫉妒妄想症,還是懷疑妄想症、空想妄想症,歸根結底一句話:都是沒事找事症!

這些隻是我個人的思考,不一定對,你們千萬別把它作為一個固定的版本。我真正的願望,是你們把這些內容吸收過去,進行再思考。

五、互動問答

1.理想是妄想嗎

營員:從小時候起老師就教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並為理想和夢想努力。難道這也屬於妄想嗎?有規劃的未來不是一件好事嗎?

宗性法師:諸位,你們的理想太多了。從你們懂事起,到現在為止,沒有改變過理想的舉手。有幾個?隻有兩三個。

關於這個問題,佛法裏麵有一種提倡。比如成佛,這是人最大的理想,對吧?它屬不屬於妄想啊?想成佛是不是妄想,我先不下結論,但要告訴你們一句話:成佛不是想來的。為啥?成佛是修來的!是要靠你自己積聚資糧,努力修行才能獲得。如果你隻是想一想,想你成佛的時候是坐蓮花還是坐蒲團,這就是妄想了。

你的理想和規劃也是如此。佛法講,你要有目標,並且每天強化這個目標。用佛法的話講,叫熏習;用你們今天的話講,叫強化訓練。因此,你需要有這樣的誌向和目標,同時你的心裏還不能有掛礙。我想,如果你能這樣做的話,即使出現一些妄想,但這個妄想也是值錢的。

2.恭敬心和平等心

營員:麵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怎樣生起恭敬心和平等心呢?

宗性法師:我先問你,為什麼不喜歡他?因為他有潔癖?他借錢不還?還是因為他很討厭?我覺得,可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就會有平等心和恭敬心了。我想問題的根本,不是從你後麵的問題入手,而要從你前麵的問題入手,就是搞清楚為什麼你會不喜歡他。

3.提升企業凝聚力

營員:對企業管理者來說,怎樣用佛法的智慧來提升企業人的凝聚力?

宗性法師:給你開個方子,學習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什麼樣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我覺得,天底下沒有哪個人的凝聚力能超過觀音菩薩。我曾經給你們推薦過一本書,書裏講:“撐起半個亞洲人信仰的,是觀音菩薩!”不僅僅是中國人,可以說半個亞洲都靠觀音菩薩撐著的,聯合國秘書長可能都沒這能耐。所以,我覺得可以多學學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

慈悲要怎麼落實呢?過去有副對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就是教你管理要有感情。“富士康事件”已經給大家帶來很大的教訓,我想你們比我理解得更為深刻。因此,千萬不要把被管理的人當成機器。人,不是機器,他有著極其豐富的情感世界。

我想,是不是可以在管理的過程中,多融入一些人性化的東西。日本鬆下公司的老板每天上班時,隻要見到門口的保安,就會說:“謝謝你,你辛苦了!”你們辦到了嗎?要是辦到了這一點,企業的凝聚力馬上就能提升。為什麼?因為你的員工不是把你當成老總,而是把你當成依靠,你讓他們獲得了歸宿感。這種心靈的關懷和交流,是至關重要的!

4.用佛法的智慧教育孩子

營員:作為母親,怎樣用佛法的智慧來教育好孩子呢?

宗性法師:這是不是問錯人了?我既不能當母親,也不能當父親,隻能當和尚呢!但是,和尚既是母親也是父親,為啥呀?因為誰都要管。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叫《父愛如山》,你們看過嗎?我沒認真看,但是看過預告。當我們講到偉大的愛時,一般會想到母愛。其實,我們忽視了父親,忘記了父親的愛同樣很偉大。

因此,我想說:母親的愛很溫暖,父親的愛很堅實。因為母親的愛是陽光的,而父親的愛是默默的。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忽視父親的愛呢?因為父親都比較嚴厲,而母親則比較寬容。但是,寬容過度就成了懦弱。

母親應當怎樣教育孩子呢?既要有母親的包容,又要有父親的堅實。就是說,該當韋馱的時候,你絕不手軟;該當觀音的時候,你多下點毛毛雨。隻有這樣,才能遠離溺愛,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5.如何做好心理醫生

營員:我是心理醫生,最近聽聞佛法時,感覺心理學更像是佛教的新枝葉,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指導。

宗性法師:送你一段《金剛經》裏的話:“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最後,釋迦牟尼佛做了個結論:“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什麼意思呢?釋迦牟尼佛說,什麼樣的眾生我都要度他,最後要沒有眾生被我度,也沒有我在度眾生。隻有做到這樣,你做心理醫生才不會被別人感染。

我碰到過很多心理谘詢師,往往是谘詢到最後,自己的“防火牆”也被“病毒”給攻破了。所以,我希望你在做心理谘詢的過程中,能做到《金剛經》裏講的“三輪體空”。對來做心理谘詢的人存在的問題,不要放在心裏,當天就要把它們清除掉。因為時間一長,你容易被那些負麵的東西感染。

6.對《太上感應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