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辯論(2 / 2)

對麵站著的人,張了張口,似乎沒有想到要反駁的話,氣憤的坐了下來。

“這位小公子,我想你才是弄錯了。”旁邊一位四十歲左右的一位書生站了起來,“其實道理很簡單,隻有飽讀詩書,世事通明,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為朝廷分憂,為人們謀利,使得國家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那些舍本逐末之計都是不入流的。”

“這位老先生,先不說匠人商人的地位如何,就從您這話裏就聽得出,您這是重理論輕實踐、重讀書輕務農。”小川沒給對方說話的機會,連番講了下去,“不知這位老先生具體怎麼做,才能讓國家繁榮,讓百姓安居樂業呢?”

“那定然是作為一方父母,為官清廉,造福地方,讓百姓穿暖吃飽了。”

“為官清廉是好的品德,但是老先生您還沒回答我怎樣造福一方呢?是憑借做一手錦繡文章呢,還是幾首優美的詩呢?”

小川語調輕緩,溫溫和和,卻惹來堂上堂下哄堂大笑。

“老先生,那文章詩文可是不能當飯吃的,會餓肚子的。”蹲在樓梯口的小二哥,忍不住接口道。

“你這混蛋小子,多什麼嘴,趕緊給我滾下去。”

得意樓的掌櫃一看著了急,趕緊嗬斥著將他趕了下去。回身向在場的諸位施禮,“是小老兒管教不嚴,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胡言亂語,請各位先生見諒。”

在場之人都不是普通人,如果有人怪罪,小柱可是要遭殃。

“無妨,他隻是說了句實話而已。”小川做了個總結。

掌櫃的心說,公子您就別火上澆油了。

這位書生臉色漲紅,抖著手指向小川,“你這無知小兒,怎知這其中為官的道理,與你說不清楚。”甩著袖子做了下去。

這時旁邊一個同小川年紀相仿的人站了起來,正是張老夫子的得意弟子徐靜文,“聽這位兄台的口氣,對治理這一方百姓很有心得嘍,是否可以傳授於我等。”

此話一出,大堂裏鴉雀無聲,似乎都在等小川如何接茬。

陳韻站起來向門邊張望了下,“哎呀,這怎麼蹦出個有腦子的?小川要不說出點什麼來,豈不是讓他們抓了把柄。”

“怎麼,連韻兒也沒信心了?”燕回軒也掃了眼站起來的少年。

陳韻沒說話,這場辯論對她這經曆過後世洗禮的人,實在是沒什麼看頭的,畢竟小川年紀還小,有些本質的東西他是看不到的。

小川對這明顯的刁難並不慌亂,拱手一禮,“在下年紀還小,確實沒有治理一方百姓的經驗。”

他的話一出口,堂下有些人便露出失望之色,不免認為這也是一個空談之輩。

小川接著正色道:“但是,在我芳草園格物院設有這樣一門學科,它叫行政管理,就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百姓事務進行管理。當然它也可以運用在店鋪,商行等的管理上。”

話落下麵便是一片竊竊私語,他們何時聽過什麼行政管理。

燕回軒瞟向陳韻,“他倒是會學以致用,這明顯是你給他們上的課嘛。”

“行政管理不是我們所以為的坐在衙門裏當官,它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拿一個縣令舉例,他所要管理的對象,有這個縣的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縣內的安定秩序維護等等,要運用有效的方法,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和浪費,提高工作效率。當然這不是讓縣令大人親力親為,但是他必須要懂得計劃、組織、指揮、控製、協調、監督和改進。”

小川長篇大論下來,其實也沒說什麼具體的措施,可是在場的人都傻眼了,在他們認知裏,這和官場學問完全相悖。

“我們大燕朝想要繁榮發展,百姓要安居樂業,不需要隻會欺上瞞下,逢迎拍馬,左右逢源,收取賄賂,瞞報政績,削尖腦袋鑽營往上爬的官!”

小川的話鏗鏘有力,一番話下來,徹底的寂靜無聲,沒人敢再亂接話,已經有議論朝政的嫌疑了,這不是明顯的歪樓了嗎?

“看到沒,這可是你說的原話。”燕回軒道,這小川的師傅可不止他一個。

“我那隻是發發牢騷而已。”陳韻扶額,這孩子還真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