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給李賀詩集撰寫的序言。李賀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生於貞元六年(790),長杜牧十三歲,當他元和十一年(816)二十七歲去世時,杜牧僅十四歲。李賀生命雖然短暫,但在杜牧眼中卻是前輩,加之李詩藝術成就獨特高奇,杜牧對他是十分崇敬仰慕的。這篇序文寫為序的經過和對李詩的評價,就表現了這樣的情思;但作為一個嚴肅的評騭者,杜牧也不為長者諱,他也客觀地、分寸恰當地指出了李詩的不足或他所認為的某種傾向。這種真誠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值得效法、追蹤的。
大和五年十月中〔1〕,半夜時,舍外有疾呼傳緘書者〔2〕。某曰:“必有異。”亟取火來〔3〕,及發之,果集賢學士沈公子明書一通〔4〕,曰:“吾亡友李賀,元和中義愛甚厚〔5〕,日夕相與起居飲食。賀且死〔6〕,嚐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7〕,幾千首。數年來,東西南北,良為已失去〔8〕。今夕醉解,不複得寐,即閱理篋帙〔9〕,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遊,一處所,一物候〔10〕,一日夕,一觴一飯,顯顯焉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複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恤問〔11〕,常恨想其人,詠其言止矣〔12〕。子厚於我〔13〕,與我為賀集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書道不可〔14〕,明日就公謝〔15〕,且曰:“世為賀才絕出前〔16〕。”讓〔17〕。居數日,某深惟公曰〔18〕:“公於詩為深妙奇博,且複盡知賀之得失短長。今實敘賀不讓,必不能當君意〔19〕。如何?”複就謝,極道不敢敘賀。公曰:“子固若是,是當慢我〔20〕。”某因不敢辭,勉為賀敘,然其甚慚〔21〕。
皇諸孫賀〔22〕,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23〕。雲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24〕;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25〕;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26〕;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27〕;瓦棺篆鼎〔28〕,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殿〔29〕、梗莽丘壟〔30〕,不足為其恨怨悲愁也;鯨鼇擲〔31〕、牛鬼蛇神〔32〕,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33〕,理雖不及,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34〕,言及君臣理亂〔35〕,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為,無得有是〔36〕?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歎恨今古未嚐經道者〔37〕,如《金銅仙人辭漢歌》〔38〕、《補梁庾肩吾宮體謠》〔39〕,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40〕。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41〕,奴仆命《騷》可也〔42〕。
賀死後凡十五年,京兆杜某為其序。
〔1〕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大和,唐文宗年號(827—835)。
〔2〕緘書:書信。緘,封口。
〔3〕亟:急。
〔4〕集賢學士:唐有集賢殿,以五品以上為學士。沈公子明:沈述師,字子明,其兄尚書右丞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時,曾辟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試大理評事,杜牧二十六歲進士及第後即隨沈赴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任職。一通:一封。
〔5〕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
〔6〕且:將。
〔7〕離為四編:分別編為四編。
〔8〕“東西”二句:東西南北奔波流徙,真以為(詩稿)已經丟失。良為,真的以為。
〔9〕篋:小箱子。帙:包書的布套,此處指書。
〔10〕物候:景物。
〔11〕恤問:體恤關照。
〔12〕“常恨”二句:經常遺憾地想起他,懷念他的言行舉止。恨,此處作悵恨解;詠,此處作叨念解;止,行為舉止。
〔13〕子:指杜牧。
〔14〕不果:不及。
〔15〕就公謝:到沈公處辭謝。
〔16〕“世為”句:世人認為李賀才華絕世超出前人。
〔17〕讓:推辭。
〔18〕惟:思,想。
〔19〕“今實”二句:如今我如真為李賀作序而不推辭的話,必定不能使你滿意。當意,中意,滿意。
〔20〕“子固”二句:你一定要這樣的話,那就是看不起我。固,一定;慢,侮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