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當下,我國一些製作優良的國產文藝片叫好不叫座,導致文藝片成為看不懂、低票房影片的代名詞。日前,電影導演曹保平表示,現在稍微有一點點表達的電影就說是文藝片,有的也許很好看,但也有爛到不知所雲的片子也叫文藝片,文藝片成了爛筐子,什麼都往裏邊裝。
近日,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結果顯示,50.2%的受訪者喜歡看國產文藝片。關於好的國產文藝片叫好不叫座的原因,44.0%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文藝片受眾範圍本身就小,37.3%的受訪者覺得文藝片缺乏與之對應的藝術院線。對於如何支持文藝片的發展,45.0%的受訪者建議培養文藝片觀影群體。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占0.5%,90後占29.3%,80後占45.2%,70後占18.7%,60後占4.9%,60前人群占1.6%。
50.2%受訪者喜歡看國產文藝片
調查顯示,50.2%的受訪者喜歡看國產文藝片,38.8%的受訪者對國產文藝片喜好程度一般,7.5%的受訪者直言不喜歡看,2.2%的受訪者完全不看,1.3%的受訪者感覺不好說。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項源是好萊塢大片的推崇者,曾經一度完全拒絕看國產片,現在卻對國產文藝片十分感興趣。“大概年紀大了,有些視覺疲勞,反而特別喜歡而且有耐心看國產文藝片,比如王家衛的片子。這在以前,我是根本看不下去的。”
由於對我國唐朝時期文化的喜愛,不久前,在讀大學的羅靜走進影院觀看了藝術氣質濃重的電影《刺客聶隱娘》。“畫麵確實很美,展現了當時的景觀和人物風貌。不過台詞特別少,不認真一點看還真是理不順敘事邏輯。從頭到尾的長鏡頭也讓人不太適應。但是我感覺自己走進去了。”
羅靜認為,一些大師的作品不是來取悅大眾的,大家看片不應該根據片子的熱度來判定,“欣賞文藝片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自己喜歡的導演、演員的作品,或者自己喜歡的故事開始,慢慢感受,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
北京某科技公司工作的曹建科也是文藝片的愛好者,隻要有時間,他就會去電影資料館看老文藝片。“我會根據別人的評價、推薦以及電影的口碑來判定一部片子的好壞,因為這些評價來自提前觀影的專業影評人,或是對這方麵比較關注、審美能力比較高的人。另外,很多文藝片都是著名演員參演,他們對自身要求比較高,片子質量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調查顯示,49.3%的受訪者是因為喜歡的演員走進影院看文藝片,46.4%的受訪者依據網絡口碑、評分決定是否觀看,31.1%的受訪者注重電影深刻的內涵,29.6%的受訪者會因為喜歡的導演去觀看某部文藝片,23.3%的受訪者會受影片所獲國際獎項的影響作是否觀看的決定,24.0%的受訪者看重影片個性的表現手法,16.0%的受訪者受宣傳影響。此外,2.1%的受訪者表示隻要是國產文藝片,都願意去看。
支持文藝片發展,45.0%受訪者建議培養文藝片觀影群體
通過觀看電影《刺客聶隱娘》的觀影經曆,羅靜發現,文藝片不是想看就能看的。“才剛上映一周,學校周圍的影院裏《刺客聶隱娘》的排片就很少了,而且時段不好,後來折騰到很遠的影院才看成。”
好的國產文藝片通常叫好不叫座,原因是什麼?調查中,44.0%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文藝片受眾範圍本身就小,37.3%的受訪者覺得文藝片缺乏與之對應的藝術院線,37.2%的受訪者認為觀眾欣賞水平不夠,35.1%的受訪者覺得有的文藝片宣傳力度不夠,29.7%的受訪者認為文藝片創作者姿態太高,27.0%的受訪者覺得我國電影市場還不成熟。
曹建科認為,未必所有人看電影都是出於對電影的熱愛,有的隻是為了看熱鬧,所以爆米花性質的商業電影更符合大眾口味,文藝片隻是在電影愛好者中更被關注,而且好的文藝片對大家的審美要求也比較高,確實更為小眾。
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係副教授顧崢表示,文藝片在全世界一般都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賺錢是比較特例的情況。“一般來說,國外文藝片都靠政府資助,比如法國,會專門拿出來一部分錢拍文藝片,但我們國家這種情況相對較少。”顧崢認為,文藝片是否掙錢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它是藝術品,這就值了。
對於投資方來說,投資100個文藝片,可能99個都是賠錢的。商業電影也是這樣,10個片子7賠2平1賺,這就夠了。不可能每個電影都掙錢,而且文藝片的投資本身就不高。”顧崢表示,過十年、二十年之後,文藝片還是可以拿出來看的,但現在最賣座的片子,到時候可能很多就沒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