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站
忘了是哪一年看過一部叫《像素大戰》的短片,童年期的電玩遊戲來了個像素大集結,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空間,就像是外星人入侵地球,那感覺碉堡了天。當時就想,這創意要是拍成電影,八十年代電玩泡大的一代人估計要瘋。
如今這個早已被我拋之腦後的構想在好萊塢成行,隻可惜有點姍姍來遲,八零年代電玩一族或麼已然不惑之年,或麼正走在奔四的高速路上,不是忙碌著賺錢,就是忙著中年危機,很難再掀起孩童和青春期的萬丈激情。
《像素大戰》要想像《敢死隊》或者《終結者4》那樣主打懷舊牌顯然是行不通的,它要想在秋季中國市場有所作為,必須在八零後和九零後觀影主力人群中尋求新的突破口。
早期電玩元素在菲爾-約翰斯編劇、裏奇-摩爾執導的好萊塢動畫片《無敵破壞王》中已經集結過了一次,影片講訴了破壞王厭倦了自己一直在遊戲世界裏做反派,於是決心離開自己的遊戲去闖蕩別的電玩世界。
連導演菲爾-約翰斯自己也表示,《無敵破壞王》很像是《玩具總動員》,當你離開房間的時候,所有的玩具都動了起來,《無敵破壞王》也有相同的幻想。《無敵破壞王》可以說是一次懷舊電玩的總動員,但那畢竟是在虛擬的動畫世界,《像素大戰》則立足於現實都市空間,與真人上演了一出不折不扣的電玩總動員。
《像素大戰》由亞當-桑德勒領銜,他主演的《初戀五十次》和《人生遙控器》等大多以低成本輕喜劇見長,鮮有見他出現在科幻作品中,《像素大戰》怕是他從藝生涯一來最大的一部製作。相比之下,這一次錢德勒的表演並不那麼搞笑,搞笑的是他的人生反差,童年時讓小夥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遊藝天才,人到中年時成了個被人瞧不起的電子修理工。
大概是因為導演在二位喜劇套路與科幻之間有所躊躇,《像素大戰》的製作當量和定位並不明晰,說它是輕喜劇可能會弱化其科幻電影的訴求,說他是科幻巨製又沒有頂級科幻那般高大上的追求。影片更像是一群不想長大的老男孩,在嚐試以懷舊的情結來了卻一些個童年夙願。
遊戲拯救地球的故事近年也曾上演過,典型代表是科幻巨製《安德的遊戲》。影片著眼於與蟲族爭霸宇宙的未來,一位叫安德的遊戲天才被選中並加以培訓,憑借過人的天賦和遊戲直覺,安德在不知情的情況幫助人類打敗了蟲族。《安德的遊戲》主戰場在蟲族星球,而《像素大戰》的主戰場在地球。
同樣是人類與外星人生物的戰爭,《像素大戰》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讓外星人亮相,所有的爭鬥場麵均以懷舊的電玩實景方式展現,不論是美術設計與編劇鋪陳,還是導演調度和特效渲染,《像素大戰》都處處彰顯創作者們的遊藝心態,因此影片並沒有在虛擬科幻中追求寫實,影片始終也沒有地球危機的緊迫感。
隨著遊戲產業的興盛,在電影世界裏搶奪話語權似乎正成為玩家級電影人的創作使命,《安德的遊戲》可以說是著眼未來,以拯救人類的籍口為遊戲少年鼓搗形象代言人,《像素大戰》則以懷舊的情結告訴我們,拯救地球的使命完全可以交給一群遊藝死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