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霸權邏輯下的弱者狂歡(1 / 1)

光影站

小黃人生存的曆程其實就是在尋找霸權的一個過程。所以,小黃人無論最後追隨了哪位惡棍,在影片強烈的強權做派下,最終其靠山都回歸到本身。小黃人正是依靠文化霸權,才得以輸出全世界的,不是嗎?

整部影片如同一場狂歡,但狂歡之後卻沒有剩下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情感。比如在《卑鄙的我》中描寫的世界上最卑鄙的惡棍格魯實際上也可以擁有非常善良的內心,這種巨大的情感衝擊力在小黃人電影中消失全無。惡棍都是惡的,人民都是麻木的,小黃人除了群體萌效應以外,好像也說不出什麼來。

當然,影片在情感挖掘上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凱文變大後對同伴的保護、親吻,以及小黃人們以為凱文死去時的傷心,讓我們見到了少有的對小黃人之間情感維係的描寫。其實,我們一直想了解小黃人之間除了貓和老鼠式地動作挑逗以外的那些東西。可惜,影片並沒有圍繞這些東西去展開,而是把這些東西當成配料中的配料。

凱文變大了,從小黃人變成了巨黃人,我認為這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段情節。因為小黃人的生存邏輯就是,它們身材矮小,看上去十分弱小,需要保護,需要依靠強者,所以他們要不停地尋找強勢生物來做靠山。

它們把自己定位為依附者、幫助者的角色,這種角色甚至是帶有一點奴性的。而變成巨人的凱文恰恰擁有了小黃人們夢寐以求所不得的身體優勢,他不再弱勢,他可以保護自己和族群了。他也徹底打破了小黃人的生存邏輯。

可惜影片對變成巨黃人的凱文,這一小黃人的英雄夢想描述甚淺。突然具有能力的他,難道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麼?比如自己也要當一把終極惡棍,這些想法是身為小黃人的他們所不敢想象的。

而最最重要的是,終極困難的解決絕不應該是巨黃人完成的,而應該是從巨黃人回歸到弱小、無助的小黃人的凱文來完成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最終的強大不是外表的強大,而是內心的勇敢與頭腦的智慧,小小的身體也可以完成終極任務,依靠強勢不如依靠自己。

所以,小黃人族群的自我營救之路,始於凱文的出發,也止於巨型凱文的爆發。它們最終還是不得不回歸到依附強勢的老路上來。當然,或許這正是小黃人族群所真正習慣的生存之道吧。

總之,作為《卑鄙的我》係列的外傳或者前傳,《小黃人大眼萌》拋棄了情感,僅僅是一場在霸權邏輯下的弱者狂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