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勝則熱。”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素問·至真要大論》
什麼是熱邪
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熱特性的外邪稱為熱邪。熱一般旺於夏季。熱邪為病稱為外熱病。中醫學中與熱邪相近的病因名稱還有溫熱、火邪等。其實都是指熱邪一類,一般認為溫為熱之漸,火為熱之極,故常統稱為溫熱之邪,火熱之邪。當然,就廣義的熱與火而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一般來說,熱歸屬於邪氣,而火既可指具有溫煦作用的陽氣,稱為“少火”;又可指火熱之邪,稱為“壯火”。火為熱之極,臨床上火與熱互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勝則熱。”火邪可以傷津,生風動血,即謂“血熱妄行”之說,也極易引起狂躁等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熱邪所致的外熱病與陰虛陽亢形成的內熱虛症雖然原因不一,但互相影響。陽盛則陰病,外熱病可通過損傷人體之陰而引起內熱虛症;反之,內熱虛症也可因體內陰虛而易招致熱邪侵入。
熱邪的性質和特點
寒為陰,熱為陽,故熱為陽邪。熱邪傷人,熱易傷津耗氣。如果受到熱的侵擾,臨床上表現出高熱、惡熱、麵赤、脈洪數等。熱邪在內一方麵迫津外泄,另一方麵消灼煎熬陰津,從而耗傷人體的陰液,故火邪致病臨床表現除熱象顯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飲、咽幹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
熱性炎上。火熱有炎灼向上的特性,故火熱之邪侵犯人體,其症狀多表現在人體上部。如,風熱上壅可見頭痛、耳鳴、咽喉紅腫疼痛;陽明熱盛可見齒衄,唇口糜爛等症。
熱邪易生風即指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易發肝風內動的病症。火熱之邪侵犯人體,熱盛時使肝陽亢奮,進而肝風內動。由於肝風因熱甚引起,所以又稱“熱極生風”。臨床表現為高熱、四肢抽搐、兩目上視、角弓反張等症狀。《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熱瞀瘛,皆屬於火。”
熱邪易動血,火熱之邪不僅易引起熱極生風,而且還易於影響血液的循行。血得寒則凝,得溫則行,火熱之邪侵犯人體的血脈。輕則可擴張血脈,加速血行;甚則可灼傷脈絡,迫血妄行,引起各種出血的病症。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發斑、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
熱邪易擾心神。心在五行中屬火,火熱性躁動,故火熱之邪入於營備,尤易影響心神。輕者心神不寧而心煩失眠,重者可擾亂心神,出現躁狂不安等症。
熱邪易致瘡癰。火熱之邪侵犯人體血液,可聚於局部,腐蝕血肉從而發生瘡瘍癰腫。故《靈樞·癰疽》說“:大熱不止,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命曰癰。”
常見的火症
A 實火
一般是火邪熱邪引起的,或因外感其他病邪後轉化。常有麵紅目赤、腫痛、煩渴、口幹舌燥、尿黃少、便幹結等症。
B 虛火
多因髒腑陰陽失衡,陰虛則內熱如髒腑津液耗損,再加外邪引動,則生虛火。其起病較緩慢,病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