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腎,藏精、主水和納氣的寶庫(1 / 2)

“腎者主水,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問·上古天真論》

“腎者,水藏,主津液。”

——《素問·逆調論》

腎位於腰部,脊柱之兩側,左右各一,故《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明朝趙獻可在《醫貫·內經十二官論》中說:“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就其形狀和部位而言,和現代解剖學所描述的腎髒基本一致。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納氣,對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有重要作用,同時是人體全身陰陽的根本。腎在體合骨;開竅於耳和二陰;其和在發;在誌為恐;在液為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為表裏。腎在陰陽中,屬陰中之陰,五行屬水,是人體最重要的髒器之一。

腎的生理特征

腎性潛藏和惡燥

腎具有潛藏的特性,具體表現在腎主藏精、藏血、納氣。腎為水髒,主藏精,主津液。燥易傷陰津、耗損腎液,具有惡燥的特性。

腎為先天之本

腎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初物質及動力所在,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

腎為水火之髒

腎寓真陰真陽,為五髒六腑陰陽的根本。真陰、真陽閉藏於腎,為五髒六腑陰陽的發源地。

腎藏精

藏,即閉藏。腎主閉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將精氣藏於腎,並促使其不斷充盈,防止精氣從體內無故丟失,為精氣在體內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創造必要的條件。精,是構成人體和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人體之精,有廣狹兩義;廣義的精,泛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質,如機體中的氣、血、津液及水穀精微等,都屬於精的範疇。狹義的精,指生殖之精,因其與生俱來,在出生之前已經形成,故稱為“先天之精”。如《靈樞·決氣》所說的“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以及《靈樞·本神》所說的“生之來,謂之精”,皆指此。同時也包括機體發育成熟後自己產生的生殖之精,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的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即指此而言。腎藏精,精化為氣,通過三焦,布散到全身。

腎主水

腎主水,是指腎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津液叩射的作用,故腎又有“水髒”之稱。如《素問·逆調論》所說:“腎者,水藏,主津液。”

人體的津液代謝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腎對津液代謝的主持和調節作用,可以從兩方麵來認識。一是腎陰和腎陽對整個津液代謝過程中的各個器官都有調節作用。在津液代謝過程中,首先是胃、小腸、大腸在脾的協助下,吸收水穀中的精微而產生津液;然後,通過脾、肺、腎和三焦,將津液輸布於全身,發揮滋潤和濡養作用;最後,代謝所產生的廢液,通過尿、汗、糞和呼出的水氣而排出體外。津液代謝中的每一個環節,即胃、小腸、大腸、脾、肺、腎、三焦乃至皮膚的代謝,都是在腎陰和腎陽的調節下進行的。腎陽使津液的產生、輸布和排泄加快,腎陰則使津液的產生、輸布和排泄減慢。腎陰、腎陽必須保持平衡,津液的代謝才能正常進行。二是腎髒本身即是津液輸布和排泄所必須經過的一個重要環節。“腎陽為開”,“腎陰為合”,若腎陰腎陽不平衡,開合失調,將導致人體尿量失常;兩者平衡,水液的排出才能正常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