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素問·痹論》
“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靈樞·脈度》
食物是指各種可以供人們食用的物品。食物中不僅含有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各種營養物質,同時還含有許多具有治療作用的化學成分,正如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藥和食物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食物跟藥相比,我們用的是它的平和之氣,而對於藥人們用的是它的偏性。中藥的偏性就是它獨特的氣、味、歸經。當人生病了,可以用藥解決陰陽偏盛或偏虛的問題。但是藥不能天天吃,隻能治病用。而食物卻可以天天食用,且可以補益人們的身體。
飲食養生的意義
飲食養生,就是按照中醫養生的理論,調整飲食結構,注意飲食宜忌,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合理地攝取食物,以促進健康,增強體質,頤養天年的養生方法。飲食養生
中醫把食物多種多樣的特性和作用加以概括,建立了中醫飲食養生的理論。中醫認為食物的性能與藥物性能一樣,也具有“四氣”和“五味”,也具有升降浮沉和補瀉的特性。欲要保證飲食營養平衡,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則。《素問·髒氣法時論》明確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飲食養生的作用
飲食養生與健康長壽關係非常密切,合理飲食可以給人體提供足夠的營養,而且能夠延緩衰老、防治疾病。
補充營養、延緩衰老
飲食是人體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可以保證身體生長發育和各種機能活動的需要。古人說“:民以食為天”,說明飲食是健康的重要保證。食物入胃以後,通過脾胃的消化,然後散布全身,滋養肌肉,營養五髒六腑,從而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飲食還具有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飲食補益精氣的功能而達到的。因為精、氣主要由飲食中的精微物質所化生,飲食正常,則精氣充足而養神,自然體健神旺。所以,注意飲食對延緩衰老有重要意義。
防治疾病
合理的飲食既可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又可以使體內的正氣旺盛,體質壯實,能夠適應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從而避免外來邪氣的侵襲,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飲食還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古人認為藥食同源,沒有截然界限;如果有了疾病,應當先用飲食療法。如有些疾病是由於人體營養不足,氣血虧損而產生的,通過飲食補益氣血,疾病自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