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認為,食物的“五味”和“五色”與人體的“五髒”相互對應,相互滋養。
紅黃綠白黑,五色健康法
紅色養心紅色食物具有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循環、促使神經係統興奮、養心入血、活血化淤的作用。因此,心髒功能不好,經常心煩、鬱悶的人應多吃紅色的食物,如山楂、桃子、西瓜等。
黃色養脾黃色食物有刺激神經和消化係統,加強邏輯思維的作用。脾胃失調,腹瀉者,多吃南瓜、黃豆、玉米等黃色食物就可以起到養脾的作用。
青(綠)色養肝青綠色食物可調節體內平衡,消除緊張情緒,起到鎮靜作用,有助於減輕失眠。
白色養肺白色是肺色,經常咳嗽的人,多吃白蘿卜可以化痰,肺功能不好的人要常吃藕、梨、白肉來潤肺養肺。
黑色養腎黑色的東西對於補腎、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多吃點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桑葚、木耳、香菇、黑米、黑魚,可補腎,對於女性抗衰老很有效。
酸甜苦辣鹹,吃對才健康
日常生活中,五味搭配合理,可增進食欲,有益人體健康。但搭配不及或者太過,就會加重髒腑的負擔,從而產生疾病。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髒是指肝、心、脾、肺、腎,其中五髒分屬五行,分別對應為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因五行相克的關係為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
鹹味入腎鹹味能增強體力和食欲,嘔吐、大汗後,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腎主水,水又克火,火對應心,所以說,如果吃鹹過頭,就會損傷到心髒,引發高血壓和各種心血管疾病。冬天是養腎的最佳時間,應吃一些鹹味食物,如海帶、豬肉等。
苦味入心
味苦食物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等功效。夏天主火內應於心,三伏天氣心髒負荷加重,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所以,夏天養心最重要。除了心態上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平靜,讓心神安寧,不可過激之外應吃些苦味食物,如茶葉可可、杏仁、羊肉等。
辛味入肺
辛味可祛風散寒、解表止痛。肺屬金心屬火,夏季心火旺,必然會影響到肺的功能。因此,夏季養心的同時也要兼顧養肺,此外,肺在夏天受傷後,秋天成了最佳的養肺時期。養肺最佳食物有薑、黃米、桃子、雞肉、蔥等。
甘味入脾
甜食具有補熱量、養氣血、調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脾胃是一年四季都要養的,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差要常吃甜味食物,如棗等,但是根據脾屬土,腎屬水,而土克水來推斷,吃甜食一定要適量,否則會影響到腎髒的正常功能。
酸味入肝
春天是養肝的最好季節,可吃一些酸食能開胃利肝,利於鈣、磷的吸收,如芝麻、李子、韭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