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素問·宣明五氣論》

勞逸適度的作用

勞逸適度,即勞動應符合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既不可過勞,也不可過逸。勞逸適度其實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養生方法。強調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與休閑、睡眠要配合得當。過勞或過逸均可傷身耗神,有害健康。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說“:不欲甚勞,不欲甚逸。”因此,我們的生活要勞逸適度,勞、逸的協調統一是人體的生理功能的需要。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養生之道,常於小勞,但莫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古人主張勞逸結合。

調節氣血運行,增強抵抗力

現代研究認為,合理的運動有利於通暢氣血,活動筋骨,對心血管、內分泌、神經、肌肉等各個係統都有強化作用。適當休息是人體生理的需要,它可以消除疲勞、恢複精力和體力、增強機體免疫力。實驗證明,疲勞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使其易於受到致病原微生物的侵襲。

延緩衰老

有關勞逸適度的問題,許多人注意得不夠好,有的人年歲雖已步入老年,但心理年齡還好像是年輕的小夥子,往往不顧健康地去勞作運動。也有不少剛剛步入更年期的人們,雖然年紀不算太大,可從心理上已經衰老,整天待在居室,就連散步之勞也不想付出,這樣做法很不利於健康。

勞逸適度要做到五個“勿”

切勿久視

“目受血則能視”,“五髒六腑之精皆上注於頭麵”,用眼過度,易耗傷精血,易生虛火,就會導致口幹、目赤、尿赤、頭痛等虛火上炎的症狀。特別是老年人,氣血本來就不足,過度用眼更易引起頭暈眼花。

切勿久臥

明代名醫張景嶽說:“久臥則陽氣不伸,故傷氣。”過度處於臥姿狀態,機體長期放鬆,則應激性、抗病力等一係列機能減退,易導致低血壓、貧血、營養不良、下肢靜脈血栓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切勿久立

《養生論》說:“久立傷骨,損於腎。”人保持直立姿勢,必然使腰部肌群緊張,“腰為腎之府”,因此,久站會導致腰肌勞損、下肢靜脈淤血曲張等疾病,甚至導致股骨頭壞死等重症。

切勿久行

《養生書》說:“久行傷筋,勞於肝……足受血而能步。”氣血是人體運動的物質基礎,然而過度地行走、運動,不但耗傷氣血,也會損傷筋骨,引起多種運動神經、骨骼、肌腱的疾病。因此,適度的行走,有益於健康;過度疾走,則對身體不利,更談不上養生了。

切勿久坐

“久坐則血脈滯於四體,故傷肉。”久坐會讓人缺少全身運動,除了會造成運動神經的反應遲鈍外,還會引起新陳代謝方麵的障礙。從伏案疾書的作家到長期伏案的辦公室職員,都容易患因久坐引發的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