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精心包裝後,褒姒被送到宮中,《東周列國誌》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絕色美女褒姒果然深得周幽王的寵愛,褒坰也因此無罪釋放。得到美女後的幽王從此自然是樂不思蜀,聲色犬馬,沉糜有加,不理朝政。皇後申後對此十分嫉妒,於是千方百計陷害褒姒,計謀不成,又派兒子宜臼到鄉下殺了褒姒的養父母。褒姒本來出生淒苦,又長在窮人家,為人處事,低調而謹慎,與那些成天在幽王麵前獻媚的後宮佳麗相比,她簡直就是“出汙泥而不染”,絕對清高,因此周幽王才像中了蠱似的瘋狂迷戀她。而且褒姒進宮不久就為周幽王生了一個小王子,名叫伯服,褒姒也更加受寵。但是自從得知養父母被殺後,褒姒心裏所有的謹慎都化成了悲傷。她不再微笑,而是每天都眉頭緊鎖,鬱鬱寡歡,即使她被立為皇後,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即使幽王每天召集樂工鳴鍾擊鼓、品竹彈絲,為他營造愉悅的氛圍;即使彩娟滿屋珠寶無數,都無法贏得她的一笑,褒姒依然是愁眉不展。
可以說,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但是毫無結果,於是沒有辦法的他下令:凡有人能使褒姒一笑者,賞千金。號令一出,大臣虢石甫就獻了一計:點燃城外的烽火台,擂起戰鼓,諸侯必然以為敵兵進犯,必定在第一時間前來相救,但當他們人仰馬翻地趕來時,山下風塵激揚,旌旗遍野,人頭攢動,戰馬嘶鳴,全軍戰士披甲戴盔,全副武裝,卻又沒有敵人,那場景,必然博得皇後一笑!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烽火戲諸侯”。
據說烽火戲諸侯,終於換來了褒姒的微微一笑,周幽王因此大喜,又重複玩了幾次這樣的花招。到了自己的前老丈人申侯大舉進攻時,他再次點燃烽火時,已經沒有一兵一卒前來救援了,因為大家都以為這又是一次博美人一笑的荒謬舉動,等待在幽王麵前的,是明晃晃的大刀還有褒姒那若隱若無的微微一笑。
有人說褒姒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但是從褒姒的出生和成長經曆來看,一個被拋棄的孩子,一個背負著報仇雪恨的女兒,一個曆經宮廷爭鬥的女人,她的滄桑,她的無奈,她的怨恨,又怎是烽火上的一把火就能輕易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