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手牽羊”,原來的意思是說,在路上看到一隻羊,就順便把別人的羊牽回自己家的意思。“順”就是順便的意思,比喻伺機取利,得到意外的收獲。後來比喻趁勢將敵人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在多比喻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順手拿走人家的東西或順勢做某件事情。
語出《禮記·曲禮上》,雲:“效馬效羊者右牽之。”鄭玄注:“用右手便。效,猶呈見。”本意謂進獻的馬羊就用右手隨便牽著。後世因以“順手牽羊”比喻順便行事,毫不費力。
古人對“順手牽羊”之計十分重視。《草廬經略·遊兵》中說:“伺敵之隙,乘間取利。”《登壇必究·敘戰》中說:“見利宜疾,未利則止。取利乘時,間不容息。先之一刻則大過,後之一刻則失時也。”《鬼穀子·謀篇》中說:“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李衛公問對·卷中》說:“伺隙搗虛。”上述兵法中雖未出現“順手牽羊”的字樣,但卻是對“順手牽羊”之計的最好說明。
用在軍事上,“順手牽羊”取勝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戰爭中就是要看準敵人出現的漏洞,及時抓住其薄弱點,乘虛而入,獲取勝利。古人雲:“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意思是說要把握戰機,乘隙爭利。
微隙在所必乘〔一〕,微利在所必得〔二〕。少陰,少陽〔三〕。
【按語】
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戰。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一〕微:小。隙:疏忽,漏洞。這裏指敵方的某些漏洞、疏忽。乘:這裏是“抓住”的意思。
〔二〕得:得到,獲取。
〔三〕少陰:小的損失,這裏指敵方小的疏漏。少陽:小的利益,這裏指我方小的利益。此句意謂我方要善於捕捉時機,伺隙搗虛,變敵方小的疏漏為我方小的利益。
【譯文】
(敵方)細微的疏忽也必須抓住利用,無論多麼微小的利益我方也必須得到。變敵方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利益。
【按語譯文】
(敵人的)大部隊在調動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漏洞,要利用敵人的疏忽來獲取利益,不一定要通過正規的作戰方法。這個方法,在勝利的形勢下本來就可以使用,在失敗的形勢下也可以使用。
【點評】
“順手牽羊”就是指善於捕捉時機,不用費多大的力氣就可以得到好處。通俗地說,就是瞅準對方的空子,順勢“撈一把”的意思。
實施此計的關鍵在於“順手”,即來去順路,取之順手,贏之順時,得之順便。如果在不順手的情況下強行取利,不僅徒勞無功,而且會影響主要目的的實現。
用在軍事上,這個方法,勝利者可以用,失敗者也可以用,強大的一方可以用,弱小的一方也可以用。但不管強大或弱小,都必須要考慮全局,隻要不會“因小失大”,小勝的機會也不應該放過。
【曆史戰例】
唐朝中期,各鎮節度使都擁有軍事、經濟大權,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裏。蔡州節度使的兒子吳元濟在父死之後,起兵叛亂。唐憲宗派大將李愬擔任唐州節度使,剿滅吳元濟。
李愬到任後,散布說我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廷派我來,隻是為了安頓地方秩序;至於攻打吳元濟,與我無幹。放風麻痹吳元濟。吳元濟觀察了李愬的動靜,見他毫無進攻之意,也就不把李愬放在心上了。
其實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吳元濟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機擒獲了吳元濟手下的大將李佑,對他優禮有加,感動了李佑。李佑告訴李愬,吳元濟的主力部隊都部署在洄曲一帶,以防止官軍進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過是些老弱殘兵。蔡州是吳元濟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製勝,應該能迅速直搗蔡州,活捉吳元濟。
在一個雪天的傍晚,李愬率領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邊,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時,爬上城牆,殺了守兵,打開城門。部隊靜悄悄湧進了城。等吳元濟從睡夢中驚醒,發現宅第已被圍困。李愬將吳元濟裝進囚車,押往長安。駐紮在洄曲的董重質見大勢已去,也向李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