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本義是拋出磚,引來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語出《景德傳燈錄·趙州東院從稔禪師》。《景德傳燈錄》雲:“大眾晚參,師雲:‘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雲:‘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未燒的磚坯)子。’”相傳唐代高僧從稔禪師對徒弟們的參禪要求極為嚴格,每個人必須集中精力,精心打坐,達到一種不受外界幹擾、身心不動的佳境。一次晚上參禪的時候,從稔禪師有意試探徒弟們的定力,說:“今夜解答問題,有需要解答者出來。”其他的人都聚精會神地盤腿打坐,不為所動。唯有一個小僧走出來,回答禪師。從稔禪師看了看他,說了一句:“剛才本來想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連磚都不如的土坯!”

此計用在軍事上,其意是指:利用沒有價值的東西來換取珍貴而有價值的東西。有以小易大、以賤易貴的意思。“磚”和“玉”,就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磚”指的是小利,是誘餌;“玉”指的是作戰的目的,即大利。“拋磚”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引玉”才是要得到的目的。就好比釣魚需用釣餌,先讓魚兒嚐到一點甜頭,它才會上鉤;敵人占了一點便宜,才會誤入圈套,吃大虧。這些都是用相類似的手段去迷惑、誘騙對方,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獲得利益。

類以誘之〔一〕,擊蒙也〔二〕。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於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一〕類以誘之:用某種類似的方法去誘惑他。

〔二〕擊蒙:語出《易經·蒙卦》。曰:“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意思是說:攻擊愚蒙之人或昏亂之國,作為侵略是不利的,作為抵禦侵略是有利的。

【譯文】

用某種類似的方法去誘惑他,然後攻擊愚蒙之人或昏亂之國。

【按語譯文】

引誘敵人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妙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利用類同的東西,加強敵人的迷惑。用旌旗招展、擊鼓鳴鑼的方法去引誘敵人,就屬於似是而非的一類;以老弱殘兵、遺棄糧草的方法去引誘敵人,就屬於用類同的一類。例如,春秋時代楚國征伐絞國,兩軍在絞國都城的南門相對峙,僵持不下。楚國大將屈瑕向楚武王獻策說:“絞國弱小,國人輕浮。輕浮則謀略少,請派遣一些樵夫去引誘絞軍。”楚武王聽從了他的計策,果然,絞人獲得了不少楚國的樵夫。第二天,楚軍又如法炮製,絞國人爭相出城,追趕楚國樵夫往山上逃。此時楚軍主力列陣於絞國的北門外,另設伏兵於山下,這時趁機發起突襲,大敗絞軍,迫使絞國簽訂了城下之盟。此外,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的戰例也屬於這類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