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賊擒王”的“擒”就是捉住的意思,多指作戰時要先捉住敵人的首領。比喻做事必須先抓住要害。語出杜甫《前出塞》詩之六,詩雲:“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此計認為攻打敵軍主力,捉住敵人首領,這樣就能瓦解敵人的整體力量。敵軍一旦失去指揮,就會不戰而潰。

俗話說“打蛇要打七寸”,也是因為“七寸”之處是蛇的心髒所在的位置。打壞了蛇的心髒,蛇自然不能存活。同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要害和關鍵,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作戰時要先打垮敵軍主力、擒獲敵軍的首領、使敵軍徹底瓦解的謀略。捕殺敵軍首領或者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敵方陷於混亂,便可以徹底擊潰它。指揮員不能滿足於小的勝利,要通觀全局,擴大戰果,以得全勝。如果錯過時機,放走了敵軍主力或敵方首領,就好比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摧其堅〔一〕,奪其魁〔二〕,以解其體〔三〕。龍戰於野,其道窮也〔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功之虧也。全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新唐書·張巡傳》、《戰略考·唐》)

〔一〕摧:摧垮,攻克。堅:堅固,堅實。這裏指軍隊的主力。

〔二〕魁:首領。

〔三〕解其體:瓦解他的整體力量。

〔四〕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傳》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意思是說強龍在田野大地之上爭鬥,它的“道”已窮盡。傳說“龍”本來是在大海裏或在天空雲雨中才能施展威力,如果陷在田野裏搏鬥,便一籌莫展,難以掙脫失敗的結局。在這裏比喻敵人麵臨絕境。

【譯文】

摧毀敵人的主力,擒獲敵人的首領,就可以瓦解他的整體力量。就好比蒼龍出海到陸地上作戰,便一籌莫展,沒有好的辦法。

【按語譯文】

戰爭取得勝利,其利取不勝取。如果滿足於小的勝利而丟掉了獲取大的勝利的時機,那是士兵的勝利、將軍的累贅、主帥的禍害,甚至前功盡棄。如果取得全部勝利而不摧毀敵人的主力、擒獲敵人的首領,就如同放虎歸山,後患無窮。擒獲敵人首領的方法,不能單從旌旗上去辨認,而要察看敵軍的陣地上是誰在首先行動。唐肅宗時,張巡和尹子奇交戰,張巡指揮的部隊一直衝擊到敵營的帥旗的下麵。當時敵營大亂,張巡指揮斬殺將領五十餘人,斬殺士兵五千餘人。可是,當張巡想用箭射死敵人首領尹子奇時,他卻不認識尹子奇。張巡便命士兵用削尖的蒿杆當箭射敵。被射中的敵人發現是蒿杆後很高興,認為張巡的箭已經射完,急忙跑去稟告尹子奇,於是張巡看清楚了尹子奇容貌。張巡便立即命令南霽雲放箭射尹子奇,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差點兒俘虜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尹子奇隻好收兵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