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1 / 2)

“偷梁換柱”,語出宋代羅泌《路史·發揮》。《發揮》裏說:桀、紂能“倒拽九牛,撫梁易柱”,本義是強調桀、紂力大無窮,可以拽倒九牛,換梁易柱。後作“偷梁換柱”,比喻以玩弄偷換的辦法,暗中改變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假代真,以劣代優,以達蒙混欺騙的目的。

古代作戰,軍隊裏的“梁”和“柱”就是精兵主力之所在。一間房的梁、柱被調換,那麼房子就會倒塌;一支軍隊的主力如果被調換,那麼這支軍隊就要垮掉。在對陣時,暗中調動走敵人的主力,分散和削弱敵人的力量,就叫做“偷梁換柱”。此計亦指不斷改變自己的主力布置,有效地控製和蒙騙敵人,借以擴大自己的實力,變劣勢為優勢。

此計與“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都是同樣的意思。用在軍事上,“偷梁換柱”也是一種軍事謀略。以次要的換主要的,以假的換真的,以壞的換好的。這種“偷梁換柱”的方法,就是暗中將對方“好”的東西換掉,其目的是削弱對方的戰鬥能力。此計中也包含爾虞我詐、乘機控製別人的權術,所以也往往用於政治謀略和外交謀略上。不過,從軍事謀略上去理解本計,或“偷梁”,或“換柱”,重點都放在對敵軍“頻更其陣”上,促使敵人變換陣容,然後伺機攻其弱點。這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頻更其陣〔一〕,抽其勁旅〔二〕,待其自敗,而後乘之〔三〕,曳其輪也〔四〕。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梁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其精兵之所在。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梁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一〕頻:頻繁,多次。更:更換,變化。因為本計被列入“並戰計”中,所以有人認為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是一種如何爭取、控製和兼並友軍的計策。

〔二〕抽:抽掉。

〔三〕乘:控製,駕馭。

〔四〕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卦》。《既濟》,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既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曰:“曳其輪,義無咎也。”曳,拖住。意為拖住了車輪,應該是無害的。

【譯文】

多次變動他的陣容,暗中抽換他的主力,等待他自趨失敗,然後趁機控製或吞並他。這就像拖住了大車的輪子,大車就不能運行了一樣。

【按語譯文】

陣勢有縱有橫,陣中有“天橫”,首尾相對,是陣的“大梁”;“地軸”在陣中央,是陣的“支柱”。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隊的地方。因此,察看敵人的陣勢,就能知道他的精兵主力所在。如果與友軍聯合抗敵作戰,應設法多次變動友軍的陣容,暗中更換它的主力,或者派自己的部隊去代替它的梁柱,這樣就會使它的陣地無法由它自己控製,這時就立即吞並友軍的部隊。這就是兼並控製這一股敵人而再去攻擊另一股敵人的首要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