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計”,就是計上加計,計計相連,環環相扣。先用一條計謀使敵人自己鉗製自己,再以另一個計謀加以攻擊,如此計中生計,使敵人內部互相矛盾,以達到擊敗敵人的目的。

此計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敵方力量強大,就不要硬拚,要用計謀使其自相鉗製,借以削弱敵方的戰鬥力。巧妙地運用“連環計”,就像有天神相助一般。三國時,龐統慫恿曹操把戰艦用鐵鏈勾連起來,然後縱火焚燒,使之無法逃脫,這就是“連環計”。

原“按語”中列舉了龐統和畢再遇兩個戰例,說明“連環計”是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但是有時也並不見得要看用計的數量,而要重視用計的質量。“使敵自累”之法,可以看做是戰略上使敵人自己牽製自己,為我軍集中優勢、各個擊破創造有利條件。這也是“連環計”在謀略思想上的反映。清人揭暄《兵經百言》雲:“大凡用計者,非一計之可孤行,必有數計以勷(輔助)之也……故善用兵者,行計務實施,運巧必防損,立謀慮中變。”意思是說,大凡使用計策的人,並不是一計孤行,一定要有好幾條計策相互輔助使用。所以善於作戰用兵的人,在使用計策時追求的是實用有效果;在使用技巧時,一定要防止對自己有損害;在確定計謀時,一定要考慮到情況的變化,要相應地在計中套計,這樣才會使對方防不勝防。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一〕。在師中吉,承天寵也〔二〕。

【按語】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嚐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複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饑,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曆代名將用兵方略·宋》)

〔一〕使其自累,以殺其勢:使他們自相鉗製,以削弱他們的勢力。自累,指自己束縛自己、牽累自己。

〔二〕在師中吉,承天寵也: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九二《象》辭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說主帥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此計運用《師卦》象理,是說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就如同有上天保佑一樣。

【譯文】

敵人將多兵廣,不可以和他們硬拚,應設法使他們自相鉗製,以削弱他們的勢力。主帥在軍中指揮,用兵得法,就會像有天神保佑一樣。

【按語譯文】

龐統慫恿曹操用鐵鏈把大小船隻統統連接在一起,然後派人縱火焚燒,使之無法逃散。所謂連環計,就是設法使敵人互相牽製,然後再去進攻敵人的計謀。前一計是使敵人自己束縛自己,後一計是配合進攻敵人,兩種計謀一環扣一環,靈活運用,可以摧毀強敵的勢力。例如,宋代抗金將領畢再遇,曾設計引誘敵人來戰。他時進時退,如此三番五次地引誘敵人。見天色已晚,就把用香料煮過的黑豆撒在陣地上,又前去與敵人搏鬥。不多時,又假裝敗走。於是敵人乘勝追擊,戰馬又累又餓,嗅到遍地豆子的香味,隻顧爭著吃,任憑鞭子抽打也不肯往前跑。這時,畢再遇率領大軍進行反攻,大獲全勝。這用的也是連環計。

【點評】

此計的關鍵是要用“連環計”使敵人“自累”,就是指互相鉗製,使其行動不能自由。這樣,就給圍殲敵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使敵自累”之法是“連環計”在謀略思想上的反映。此計通常有兩種理解:一是“使敵自累”,即在敵人相互勾結、形成強大的實力,我方無法直接攻擊時,為削弱敵人的實力,我方可采取製造矛盾、各個擊破的手段,使敵人自相鉗製。待其由優勢變為劣勢時再謀攻圍殲。二是“機巧貴連”,即對同一謀劃對象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計謀,這些計謀環環相扣,橫向相輔,縱向相貫,相得益彰。正如《兵經百言》所說:“太凡用計者,非一計可以孤行,必有數計以勷(輔助)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