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的祝酒詞
一天,富蘭克林正同幾位名流一起用餐。突然,他們中的一人提議:“這裏有三個國家的代表。我是法國人,我的朋友是英國人,而富蘭克林先生是個美國人。讓我們各自發表一句祝酒詞吧。”大家都同意這個提議,首先輪到那位英國人祝酒。他站起來,帶著不列顛人特有的傲慢情調說:“為大不列顛幹杯!它是給地球上所有國家送去光明的太陽。”法國人一聽,大為驚詫,他提議:“為法蘭西幹杯!它是用自己奇妙的光輪輝映世界潮汐的月亮。”接著,富蘭克林起身,以高雅、謙遜的神情說:“請為我們尊敬的喬治·華盛頓幹杯!他命令太陽和月亮站住不動,而它們果真就踏步不前了。”隻有驢子反對議員在偏僻的鄉村演說,結束時他說:
“工黨戰勝保守黨,這不會有人反對吧?”話音剛落,隻聽會場附近的驢子叫了一聲,於是聽眾大笑。可議員借機又說:
“你們看到了吧!事實證明,隻有驢子反對!”三次鼓掌富爾頓·希恩(1895—1979),美國羅馬天主教牧師、教育家,1951年因其對神的忠誠和努力而被封為主教。他不僅勤於著述,而且極富表達能力。
一次在巴得莫爾港埠,希恩主教在一個有眾多教派參加的集會上演講。當他出現在台上時,受到人們熱烈的鼓掌歡迎。
他舉起一隻手讓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
“當你們在我開始講話時向我鼓掌,那是給我以信心;如果在我講話的中途你們再鼓掌,那是給我以希望;但是,我親愛的朋友們,假如你們能在我講完了話以後再鼓掌,那就是你們擁有了博愛。”招兵有道目前,美國仍是誌願兵製。其實,美國軍方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請心理學家想好了一番安慰的話,這種招兵詞比講大道理還有用。
他們是這樣勸人當兵的:
如果是打傳統的常規戰爭的話,不用擔心你當了兵就會死。
當了兵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留在後方,一個是送到前線。留在後方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送到前線又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受傷,一個是沒受傷。沒有受傷不用擔心,受傷的話也有兩個可能:
一個是輕傷,一個是重傷。輕傷不必擔心,重傷的話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能治好的,一個是治不好的。能治好的不必擔心,治不好的也有兩個可能:一個不死,一個是死。不死的話不用擔心,死的話嘛……也好,因為你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機智的致詞1947年,英格麗·褒曼第二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她領獎時稱讚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的範倫丁娜。在發獎大會上她說:
“原諒我,範倫丁娜,我並沒有打算贏的。”基辛格在一次宴會中致詞:
“各位外交官先生,你們的周圍都是新聞記者,說話得要留神,各位記者先生,你們的身邊都是外交官,對他們的說話別太認真了。”1948年,珍惠曼因在《心聲淚影》中成功地扮演了聾啞人而獲獎,她致詞隻一句話:
“我因一句話沒說而得獎,我想我該再一次閉嘴。”高級軍官的素質曾任美國紐約陸軍國民警衛隊副長官的哈蘭德少將,在西點軍校一次畢業典禮上,對軍隊領導人必須具備的條件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作為高級軍官,必須做到:
(1)“懶惰”——放手讓其他人(部下)工作。
(2)“異想天開”——相信別人都會各盡職守。
(3)“頭腦簡單”——要求去幹所謂“辦不到”的事情,甚至最終看來仍然是“辦不到”的事情。
(4)“硬幹”——相信會把工作做好。
(5)“無知”——求知心切,永遠把自己當作學生,問一些“傻”問題。
(6)“愚蠢”——工作刻苦,有獻身精神,卻幾乎不要物質獎勵。
(7)“厚臉皮”——當別人都畏縮不前時能挺身而出。把盡職看得比“烏紗帽”重要。
(8)“狂妄”——敢於懷疑“大人物”提出的某些設想的合理性。
(9)“輕視權力”——隻要對其他人(同級、下級和上級)有用,就把自己掌握的情況無保留地公開告訴他們。
(10)“無紀律”——沒有上級的命令就按正確的行動步驟自作主張去處理。
(11)“自認無能”——為了把任務完成好,盡管有損於自己的聲譽,也能勇於請求他人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