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清涼勝境紅崖大峽穀(1 / 1)

紅崖溝處處有景,景景迷人。看奇山、怪石、清泉、冰川、崖洞、石壁、古樹、花鳥、雲海、草甸、天池,儼然是一幅天然的風景畫,讓人如臨仙境,如入夢中。

紅崖大峽穀景區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20公裏的柏溝村東部,地理坐標北緯36°51′,東經111°58′,隸屬於山西省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大景區之一。景區緊鄰108國道、南同蒲鐵路,距京昆高速公路靈石出口9公裏、大(同)西(安)高速鐵路靈石車站5公裏,距太原武宿飛機場150公裏。北鄰綿山10公裏,西連王家大院3公裏,南接介林1公裏,處於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帶上。

紅崖大峽穀山高峰險,人跡罕至,野山、野嶺、野樹、野草、野花自然生長,枯藤老樹不知其年輪,維持了它特有的珍貴性。山上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木本植物有233種,隸屬44科99屬;草本植物62科500多種,能認識的樹木有黃櫨、白樺、赤樺、雲杉、水曲柳、橡樹、野楊、野榆、白櫟,油鬆等,不認識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難計其數,不愧為植物寶庫。山上有靈芝草,還有五靈脂、豬苓、蒼蒲等很多種珍稀中藥材,普通中藥材更是數不勝數。紅崖峽穀的動物約有160餘種。其中,獸類40種,鳥類120餘種,山中多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野山羊成群結隊地活動在山崖上,野豬、岩羊、狐狸經常出沒,野兔、山雞、貓頭鷹遍布山間,還有不知名的飛禽走獸,或藏身於岩洞中,或棲息在樹洞中,自由自在,各得其樂,不知繁衍了多少代,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的王國。

紅崖大峽穀有天然林地1364.1公頃,天然疏林地982.8公頃,天然灌木林地201公頃,人工林地791公頃,森林覆蓋率91.86%。從岩底往上可分為四個垂直林帶,海拔1200米以下為灌木叢及農墾帶,海拔1200~1800米為針闊混交林帶,海拔1900~2200米為針葉林帶,清一色的華北落葉鬆樹狀如塔、主杆筆直、枝杈橫生、蒼翠欲滴,海拔2200米以上是高山草甸,綠草約有一兩尺高,點綴著各種各樣的野花,一望無際的山頂平原,野草獨領風騷,是黃土高原罕見的高山草甸,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山貴有樹,水貴有源,紅崖峽穀草木豐美,泉水潺潺,綠蔭遮日,百花爭豔。從河穀到山巔,從前山到後嶺,通體一色,滿目皆綠,雲霧繚繞,萬木蔥籠,是一塊永不消褪的綠色天地。

紅崖大峽穀與整個太嶽山諸峰一脈相連,藏泉於穀,藏路於林,藏洞於嶺,有獨立,有銜接,有過度,千峰萬壑渾然一體,奇峰突兀,蒼岩疊嶂,有山如怪獸,有峰若猛禽,形成磅礴的氣勢。三裏一條小溪,五裏一幅瀑布,雲在山頂繞,水在澗中流,深穀淺壑泉水叮咚,忽隱忽現於綠樹茂林之間。“千眼玉漿”是紅崖溝第一景。在一處陡峭的崖壁上有很多小小泉眼,涓涓細流從石穴中湧出,形成一條條美麗的水線,細細的水線清澈透明,到了隆冬季節水線結冰,形成無數條倒掛在崖壁上的玉柱,晶瑩剔透,蔚為壯觀;第二景“清涼峽穀”,壁立千仞,抬頭仰望,隻能看見一線藍天;第三景“石城古堡”,絕壁林立,地勢險惡,規模浩大,恰似平遙古城上的甕城;第四景“將軍峰”,恰如一位將軍傲然獨立,左右兩座小山像衛士一樣,為後人景仰;第五景“別有洞天”,形成了碩大的穹形,別有一番情趣。其餘的背山映月、飛鼠崖、雙峰駝、仙人洞、雲雀岩、當關石、水簾、瀑布、狒猴桃林等景觀,詩情畫意,宛若仙境。新開發的紅崖峽穀十二景(龍母賜嬰、月滿靈溪、雲墨碧山、翠穀飛玉、枯木花溪、日照花林、飛崖走壁、紅崖浮翠、水墨丹青、風華共舞、雲端牧場、印象WINDOWS),融觀光、休閑、度假、運動、探險功能於一身,集雄、險、峻、秀、美、奇、幽的峽穀景觀於一體,形成了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完美結合。

沿穀前行,景色更美,雲霧更濃,空氣更清,溫度更低。植物漸次由闊葉林變為針葉林。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在海拔2000米高處,這裏有終年不化的冰川,冰川寬約三米有餘,上麵是厚厚的冰瀑布,下麵融化為水簾,飛珠濺玉落入幽穀,在穀底聚為一潭,樹木、野花、藍天、白雲倒映於深潭之中,冰瀑布與鮮花、綠草同時出現在同一座山上,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過了飛鼠崖,沿著蜿蜒的盤山路繼續向上攀登就到了晉中製高點“牛角鞍”。

牛角鞍,因峰頂狀若馬鞍,滿地都是虎豹吃剩下的獸骨和牛角,人們遂叫它牛角鞍。牛角鞍為太嶽山支脈,1958年國家測繪總局在此設立了三足標高架,精確高度為海拔2566.6米,是太嶽諸峰中海拔最高的山峰,為晉中市製高點。站在峰頂,隻覺得藍天白雲伸手可觸,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高山草甸,綠草茵茵,山花爛漫,山風吹來,花香襲人。俯視遠處,雲海翻騰,氣象萬千。

如今,紅崖大峽穀正在開發當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她將以嶄新的麵容出現在世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