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使王氏商賈貿易嚴重受挫,損失慘重。
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揚州,時任兩淮鹽運使經曆“熟於鹺務”(即鹽務)、上司多“依賴”的靜升王氏二十一世王鴻漸城破被俘遇害。鹹豐四年(1854年)二月,投幕山東陽穀縣的王氏二十世王奎聚,深得知縣文公器重,同縣尉徐公守城,有人以“未嚐食祿”(不是國家正式官員)勸他逃遁,他以族祖王如玉戰死金川為例,誓死守城,一介書生“仗劍登陴,指揮守禦”,終以寡不敵眾與文知縣、徐縣尉同時被害。緊接著太平軍與清軍的拉鋸戰使兩淮地區“江路不通”,“商賈流離”,店鋪商號蕩然無存,王氏設在南方的商業自然在劫難逃。僥幸逃歸故裏的也偃旗息鼓,靜等時局安穩再操舊業。因之到鹹豐十一年(1861年)本無災荒的靜升,卻因“商多失業,人乏力以資生”,得知縣秦文源批準於是開村中義倉放賑。太平天國失敗之後,王鴻漸支係雖繼續在南方推進商業貿易活動,然已是強弩之末了。
同治六年(1867年)當欽差大臣左宗棠率軍西進陝西甘肅剿滅撚軍與平叛回民之亂時,王奎聚的子侄及族人、鄉人利用元氣尚未大傷的西北王氏商家為依托,取得寧夏將軍穆圖善和欽差大臣左宗棠的信任,被委以重任。據光緒版《靈石縣誌》載其時有:王家驥,陝西全境肅清案內蒙欽差左(宗棠)以籌運出力,保舉賞戴藍翎五品銜;王鴻翔谘陝甘總督部堂穆(圖善)保舉賞戴藍翎,欽差大臣左宗棠以陝西肅清案內籌運出力保加五品銜澤州糧台,捐輸糧石議敘鹽運司運同,又蒙二品頂戴按察使銜黃保換花翎鹽運使銜。
當時在陝西任職的靈石官員有:祁從智,陝西郃陽縣知縣,加同知銜;餘銘恩,任陝西郃陽、米脂兩縣知縣;王鴻翱,陝西沔縣典史;梁敬和,陝西山陽縣典史;張體倫,陝西富平縣丞,保舉知縣;陳聯魁,陝西城固縣典史,升用縣丞;杜翊唐,陝甘靖邊縣、正寧縣典史。
他們密切合作,為徹底鎮壓撚軍和肅清陝甘回民之亂,打通從內地到新疆的通道,收複新疆,鞏固西北邊防走出了第一步。
光緒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以抵禦英、俄及其走狗阿古柏的侵略,收複新疆。光緒二年(1876年)欽差大臣左宗棠從蘭州出發率兵80萬進入新疆,其時上述人等乃各司其職服務西征,又有王鴻遠為左宗棠“委督辦西征官錢局”,向外國銀行借貸一百二十三萬外彙以助軍需。王鴻儒為藩憲林委辦甘肅後路糧台,為左宗棠西征軍采用一切軍裝軍糧。光緒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新疆全境除伊犁外全部收複。他們功不可沒,均有獎賞,或賞戴花翎或加官進爵。其後人有不少現仍居甘肅或留居西安。據其後人介紹,左宗棠以其侍女丫環賞王鴻遠為妻並贈聯兩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