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民風(1 / 1)

清嘉慶版《靈石縣誌·風俗》記載:“人性質樸,士習訓雅,俗淳訟簡,不事驕奢,六禮多尊文公家禮,摒絕浮奢;然享祀報本,雖費不吝。”

尊賢敬祖

靜升鎮為介子故裏所在地,介子高標,忠孝千古。秉介子遺風,淡泊寧靜,不慕當世。無富商巨賈,無高官顯貴。苟遇艱險,慷慨赴難。崇信“若要富,敬祖父”,“享祀報本,雖費不吝”。“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以順從為美德,曰:“孝不如順”。

耕讀傳家

以農為本,祖輩皆然,惜地如命,視糞為寶,精耕細作,幾近癡迷,窮畢生精力於稼穡,無怨無悔。耕讀傳家,相延千古,望子成龍,其心殷殷,培養子弟學文習藝,往往傾其所有。近年競爭尤為激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人同此心。

尊敬師長

往日,凡寫有字的紙張,即謂“夫子爺”,不得用作手紙,也不可隨手亂扔。村中建有“惜字簍”,字紙置簍內,有專人按定規處置。“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待先生為上賓,有美食,以與師長分享為樂。

崇尚儉樸

“以勤興家,以儉持家”。奉信“自己吃了填了坑,人家吃了揚了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男人拉牛杆,不如女人鍋頭攢”。“靈石僻在萬山中,財貨不通,其人勤苦多致。”(《觀風錄》)

好善樂施

好善樂施,熱心公益,村中每遇修橋、補路、建廟、鑿井,或救災扶難等大事,往往一善倡,眾善和,貧者不惜力,富者不吝財,戮力同心,共襄義舉。有修宅、婚喪等事,“鄰裏相周不吝”(清嘉慶版《靈石縣誌》)。一家有事,舉族幫忙;一家有喜,鄰裏同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