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稱謂(1 / 1)

靜升鎮地處靈石、介休交界處,稱謂雖和靈石縣城完全相同,但口頭語則表現出較明顯的方言特色。

伯叔(有的稱“叔伯”)相當於書麵語言的“堂”。親兄弟的子女間為“伯叔”關係,如伯叔姊妹;有時為了強調父輩是親兄弟,還要冠以“親”,叫“親伯叔”,如親伯叔哥哥、親伯叔舅舅等;如果父輩已是伯叔關係,子女則為“重伯叔”關係,如重伯叔姐姐、重伯叔嫂嫂等;再往後,則稱為“本家”、“家道”,相當於書麵語言的“家族”,如本家叔叔、家道裏的伯伯等;如果出了“五服”(舊時喪服製度,以親疏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等),如果高祖父已不是親兄弟,那麼,他們之間則為“出了五服”或“一神供祖”之關係。

表(有的叫“姑舅”或“姑表”)父之姐妹、母之弟兄的子女,互稱時冠以“表”,如表兄、表妹、表姑姑、表舅舅等;

姨(有的稱“姨表”,也有的叫“表×”)母之姐妹的子女,互稱時冠以“姨”,如姨嫂、姨妹、姨叔等。

妻妻子的親屬(除父母、弟妹),統稱“妻×”,與普通話中的“內”大致相同,如妻哥、妻姑姑、妻姥姥、妻侄兒等。

盟結拜兄弟,如盟兄弟;互相間直接稱兄弟,隻是對他人講時,才用“盟”字。

幹結拜姐妹,如幹姐姐、幹妹妹;認下的亦叫“幹”,如幹爹、幹女等,僅限與他人講時;才用“幹”字,當麵稱呼時不冠“幹”。

後非血緣關係的父母,稱“後×”,同書麵語言“繼”,如後媽、後爹。

隔山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關係,如隔山兄弟、隔山姐妹等。而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則一般視為親兄弟姐妹,也有戲稱為“隔水兄弟姐妹”的。

蠻非親屬關係建立起來的關係,即認下的親戚。如蠻娘、蠻爹、蠻兒、蠻女、蠻哥哥、蠻姐姐等。

奶與書麵語言“乳”同,因代哺形成的親屬關係。如奶媽、奶爹。

抬舉與書麵語言的“養”同,由抱養形成的親屬關係。如“抬舉我的爹”等。

師由於師傅、老師形成的關係。如師娘、師弟、師妹等。

前家現夫稱隨嫁而來的子女或後妻稱前妻所生的子女均叫“前家”。如前家的女、前家孩等。

弟兄指同父同母所生的男孩。

姊妹(不同於“姐妹”)指同父母所生的所有子女。如“我姊妹四個,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和我”。

女婿父母稱女兒的丈夫、長輩稱晚輩的丈夫。如大女婿、外甥女婿、小侄女女婿等。

親家因兒女的婚姻,雙方的父母互稱親家;另外因抱養、哺乳、結拜形成的關係,也稱“親家”;女親家有時稱“親家母”。夫女性之配偶(除母之配偶)。如姐夫、姑夫、姨夫等。

先生過去統稱醫生、教書的、算卦的、看風水的、能寫會算的人為“先生”。

掌櫃的過去對商人的尊稱,老的稱為老掌櫃,年輕的稱小掌櫃;另外,對別人的男人也有尊稱“掌櫃的”。如“你家掌櫃子”;對別人的父親也尊稱為“老掌櫃”,如“老掌櫃在家不在?”

“居宿的、做飯的、夫人、孩家媽、俺家那口子”等,均為丈夫對自己妻子的稱呼。

“老頭子、男人、孩家爹、俺家當家的、俺家掌櫃的”等,均為妻子對外人稱自己丈夫的稱呼。

老親前輩因婚姻而建立的關係。

底親內部親戚。

朋親朋友、親友。

先人、祖宗與普通話意義同。

立祖的墳地裏或神單上最長的一位。

太比“老”更長一輩的人,稱呼時加“太”,如“太老姑姑”、“太姥爺”等。

老對高一輩人(父母的長輩,除父母的父母)稱呼時,要加“老”,如“老舅舅”、“老姨夫”等。

小妻子稱丈夫的弟、妹,丈夫稱妻子的弟、妹冠以“小”。如小姑子、小叔子、小舅子、小姨子等;某些隔輩的關係也叫“小”。如小外甥、小侄女、小外孫等。

大妻子對別人稱丈夫的兄、姐,丈夫對別人稱妻的兄、姐冠以“大”。如大伯子、大姑子、大舅子(亦稱妻哥)、大姨子(亦稱妻姐)。

同宗稱謂係列表:

高祖父(俗稱太老爺爺)——曾祖父(俗稱老爺爺)——祖父(俗稱爺爺)——父(俗稱爹)——己——兒子——孫子——曾孫(俗稱玄孫)——玄孫(俗稱刮地)。

從己推算,上至高祖父為五服,下至玄孫亦為五服,再上或再下,均出了五服。

§§第七章 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