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晉劇名伶閻登貴(1 / 1)

閻登貴(1888—1950)清霍州直隸州靈石縣靜升村(今靜升鎮靜升村)人,藝名“雪山紅”。

閻登貴自幼酷愛晉劇,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背著父親,離家出走,隨戲班到河北張家口拜師學藝。兩年後,他登台演出《八義圖》,飾程嬰,以清澈圓潤的唱腔和得體到位的扮相,贏得滿堂喝彩,觀眾當場為他鳴炮奏樂,披紅掛彩。一時間成為張家口一帶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人人都爭著要看一看這位13歲的娃娃如何“唱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閻登貴落腳榆次、太原,從此享譽三晉。至上世紀30年代,“雪山紅”已是譽滿山西的須生。他在《走雪山》中飾老家人、《空城計》中飾諸葛亮、《潘楊訟》中飾八千歲、《明公斷》中飾王彥齡、《擊鼓罵曹》中飾禰衡、《桃花女》中飾大刀蘇獻,在數十個傳統劇目中,飾演的人物栩栩如生,十分感動觀眾,功底深厚,人人叫絕。

著名的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向閻登貴拜師學藝。閻登貴也傾其所能悉以教之,並以《走雪山》為範,從唱、念、做、打教起,一招一式,抬手動腳都不放過,傳授到激情之處,聲淚俱下,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所演人物的內心活動。丁果仙心領神會,博采眾長,執著追求,終於成為晉劇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據《靈石縣誌》(1992年版)載:“丁巧雲、花豔君、張美琴、筱桂芬、筱桂梅等晉劇名角都向他(閻登貴——引者注)學藝,接受指導。”尊他為“老前輩”,稱之為“師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馬和村成立“紅星劇社”,他應邀返鄉,在馬和村晉祠戲台教練晉劇。

1949年太原解放,年過花甲的閻登貴在劇院任輔導教師,並帶頭演新戲,在《白毛女》中飾楊白勞、《小二黑結婚》中飾二諸葛,寶刀不老,功力和風采不減當年。曆時三年,後因病返鄉而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