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紡織專家張習之(1 / 1)

張習之(1894—1985)清霍州直隸州靈石縣旌介村(今靜升鎮旌介村)人。又名姓成,字以行。幼讀私塾,16歲赴天津學商,又先後考入太原省立第一師範、江蘇南通紡織學院就讀。民國十年(1921年)考入榆次晉華紡織廠當工人,不久便解決了英國工程師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受到廠方重視,提升為車間技術員。又以技術革新成績顯著,被提升為前紡主任、紡織公司公務長,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升任廠長兼工程師,成為紡織界聲名顯赫的人物,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1937年10月日軍占領太原,資方人員都已逃離。他不顧敵機轟炸,自擔責任將工廠所存布匹、麵粉發給工人,方離廠返鄉。以後日偽多次派人請他赴榆次主持晉華工作,並許以高薪,被張習之斷然拒絕;派兵來抓,則逃入東山躲避,因而四次被抄家。1941年接受抗日根據地邀請,化名張養天在石台村籌辦軍政民聯合紡織生產合作社,並捐出自己的兩部紡紗機;且自編教材開辦植棉訓練班,改良棉花種植技術;在沒有工資的條件下,堅持幹到日軍掃蕩、搗毀機器後,才被迫停業回村。此後,一度在本村學校任教,特別注重對學生愛國、愛家鄉的培養教育,帶著學生遍訪村中古跡、本村與四鄰各村界線,尤其對田疇相錯之處,務必要求學生牢記。抗戰勝利後,拒絕閻錫山政府指定的“董監代表”職務,改行到太原晉興企業公司任計劃部長。1949年太原解放,政府籌建利民化學公司,任命他為公司經理。不久調任省工業廳計劃處秘書,後又任晉南紡織廠工程師。1956年先後出席山西省和中央召開的科學技術積極分子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1958年調任晉南專署工業局工程師。1962年退休。1985年3月29日病逝於太原,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