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祁家塋的傳說(1 / 2)

自古至今,靜升沿河各村的塋地大都集中在村子北邊的黃土塬上,村南幾乎沒有人家建造塋地。而在集廣村的西南,有一塊地勢相對較高的田裏,卻建有一處塋地,這塊塋地被稱為“祁家塋”。

相傳,在請這塊塋地的當初,祁家就居住在距塋地不遠的靜升村和義堡內。這家主人祁大雖然是目不識丁的人,但卻工於算計,他一生沒有別的嗜好,就喜歡攢錢、買地。為此,在他的苦心經營下,這祁家在靜升村一帶,還算是小有名氣的富戶。

富歸富,這祁大守著數十畝良田,囤積著大量的糧食,不僅為人處事十分吝嗇,就是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也十分苛刻。

這一年,祁大已是風燭殘年的父親得了重病,病痛使他什麼也不想吃,由於吃不進東西,老人瘦得皮包骨頭。

這一天,饑餓難耐的老人突發奇想,很想吃一碗炒白菜葉。他知道,兒子入冬前儲存了幾百棵大白菜,準備過春節時拿出來賣個好價錢。老人想,那白菜葉如果切得碎一些,用油炒過後,既好吃,又好咽,或許他能多吃一些解解饑饞。然而,當老人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兒子時,祁大瞪著雙眼冷冷地對父親說:“你真是越老越糊塗了,那菜窖是不可以隨便打開的,如果現在就打開窖口,白菜會因為窖中灌進冷風而爛掉的,你就忍忍吧,等到過年時再吃。”

可父親最終沒有能夠熬到過年,而祁大貯存的一窖白菜,也因為窖口被封死,不通風氣,最終全部爛掉了。

父親死了。對於父親的去世,祁大沒有太多的悲傷和後悔。在他的腦子裏,盤算的隻有兩條:一是利用父親的葬禮向鄉鄰親朋收一把禮錢,二是新請一塊好墳地,以護佑自己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財主。

打定了主意,祁大便一邊尋覓風水先生,一邊四處報喪,告訴親朋好友屆時前來上禮。

話說祁大找到的這位風水先生姓夏,是一位南方人,近年來,他帶著眾多徒弟一直分散在北方各地為人看風水、選陰宅、擇院基。夏先生為祁大的父親選塋地,是他來到靈石地麵的第一單生意,為了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揚名,夏先生對為祁大選墳地這件事十分上心。他不僅白天四處巡遊,走遍了靜升一帶的山山嶺嶺、溝溝岔岔外,夜裏還打著一盞馬燈,對白天看好的若幹地方再做細致的勘驗和篩選,終於,在集廣村西南,他發現了一塊風水寶地。

夏先生看中的這塊地,東、北、西三麵高出周邊的土地約五六尺,土肥,水厚,植物旺盛。地的四周,北邊有綿延起伏的黃土塬作靠山,不遠處則是規模不小的社稷壇建築群,西邊是蜿蜒流過的一條小溪——這條小溪自東向西彎彎曲曲貫穿集廣村全境,出村後轉而向南繞過這塊地,注入靜升河,由於小溪在集廣村的上遊入口和下遊出口處,各建有一座橋,橋上分別鑲有石雕的龍頭和龍尾,故人稱“九曲龍溪”,是集廣村的重要風水。

“寶地!寶地!”夏先生不禁讚歎道。

回到祁大家的當晚,夏先生就將為祁家選好墳地的事告訴了祁大。聽了夏先生的話,祁大說什麼也不相信憑著自己的這副德行,能有幸找到這樣絕好的塋地。見祁大心存疑惑,夏先生說:“看來你是不相信有這樣的好墳地,別的你不懂,現在我帶你到那塊地裏看看,你會在那裏聽到地下隱隱約約傳出的管弦之聲。”聽了夏先生的話,祁大迫不及待地催夏先生立馬就帶他到地裏去看看。到了地中,祁大俯下身子,將耳朵貼在地麵上,他果然聽到從地下傳來陣陣宛轉悠揚的樂聲。夏先生告訴祁大,若能將這塊地選作墳地,你們家不僅會在兩三年內就大發橫財,而且後代人也會因此而封侯拜相,前程不可限量。而他所擔心的是祁大在富貴之後為富不仁以及自己有可能因為替別人找到了絕好的塋地而雙目失明。聽了夏先生的話,祁大太高興了,他對夏先生山盟海誓:他絕不會做出為富不仁和忘恩負義的事,如果他有朝一日真的富貴了,他一定積德行善,扶貧濟困,廣結善緣;若是夏先生遭遇不測,他願一生一世像兒子對待自己的親爹一樣善待夏先生,為他養老送終。在祁大如簧之舌的鼓動之下,夏先生終於下定了為祁家精心布局這塊墳地的決心。

幾天後,祁大的父親在夏先生的精心安排下如期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