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乾隆間編修的《王氏族譜》中,有中書科中書徐昆所撰寫的《季玉王公傳》一篇。文中記敘了靈石王璋與臨汾徐昆的友情及二人“賞月共酌,妖仙伴讀”的一段故事。
璋,王氏十六世孫,字季玉,兄弟四人,他最小。其父寅德授職州司馬,為人耿直,不設城府,扶弱濟困,施渠修堡,築路建橋,義舉卓著,名聞鄉裏,合村為之樹匾“捐金修堡”。乾隆間,璋赴平陽府(今臨汾市)參加童子試,遇到比自己小兩歲的平陽童生徐昆。兩人都成績優良,名列前茅,受到平陽府知府南昌徐公的賞識,稱“二生皆美才”。並贈言“學以熟為主。”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奮發向上。
季玉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徐昆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團花錦繡。二人一見如故,遂成莫逆。王璋隻要到平陽,食宿全在徐府,談天說地,研討學問。徐昆過路靈石,必取道靜升,吟詩作賦,天南地北一番議論。
某年鄉試結束,徐昆得中舉人,專程到靈石縣靜升村恒貞堡司馬第拜訪。新舉人的光臨,老朋友的到來,王府上下自然熱情款待。
是夜,風恬月朗。兄弟倆置酒對飲,季玉性本豪爽,喜彈琵琶。徐昆春風得意,文思如湧。二人彈一曲盡一壺,詩一首飲一甌。對酒當歌,賞明月銀鏡懸天,觀小鹿嬉戲圃中,直至夜深。
忽聞有龍吟虎嘯之聲從天際而來,漸至圃中“佇月”亭上。少頃,亭上石幾如蓬蒿旋轉空中,或左或右,或上或下,隨著轉繞節奏,亭上歌曲甜美悅耳。數曲終,良久方大笑遠去。
圓月高懸,徐昆從窗隙間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回首驚問。季玉笑著告訴:“這是我圃中妖仙,常伴我讀書,陪小鹿嬉戲,今見新舉人在座,不便現形斟酒,故轉舞石幾,歌俚曲助興。事先沒有知會,愚兄得罪了。賢弟果然氣壯神豪,瀟灑慷慨,不愧名士才子。”
二人乘興移席佇月亭上,繼續談笑豪飲,賞月吟唱,直至紅日東升,方才走下來再賞月亮門上石刻楹聯:“談心直欲梅為友,容膝還當竹與居。”
數日後,徐昆返鄉。臨行季玉以人參一篋相贈,真摯地說:“如今我經商理財,人參一篋聊作賢弟攻讀詩書的滋補,將來寫出綿繡文章。出將入相,方趁我心。”
後來徐昆得中進士,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季玉經商入京,兩人再次相聚。徐昆陪季玉從東華門入,瞻仰了帝都宮闕。兩位莫逆朋友,一位官運亨通,騰達飛黃;一位四海經商,財源滾滾。相親相近,相連相通。季玉先逝,其子步瀛進京拜見盟叔。徐昆寫了這篇《季玉王公傳》紀念故友,結交新進。文章寫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讀來別有一番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