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反駁誹謗(1 / 2)

自從盧梭的《愛彌兒》遭受外界激烈的批評後,莫蒂埃市民對他的偏見也逐漸加深,盧梭有意前往英國。

巴黎輿論界對盧梭的攻擊使他的敵人越來越多,幸運的是他的摯友馬沙爾先生對他的支持從未改變,但不斷傳來的斥責聲卻使盧梭覺得自己有必要出麵表白立場,以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急情況。1763年底,他寫信給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信中毫不隱瞞地表明了他的立場:

陛下!我曾在您背後說過你的壞話,我可能還會如此做。但是,被法國、瑞士驅逐的我到了貴地接受您的庇護。陛下!我並沒有權利接受您的恩典,而且我也不想要求任何恩典。但是,我覺得此時向您作出聲明是我的責任,我在您的管轄之下,您可隨時處置我。

與此同時,歐洲讀者的來信也在不斷地寄來,貴婦人、年輕人以及哲學家們紛紛來信表達他們對盧梭的支持,這些信件使盧梭受到很大的鼓舞。不過,真正給予他精神上最大支持的還是馬沙爾先生,與馬沙爾的相處使盧梭忘卻了外界的混亂和騷擾。

普魯士國王十分尊重盧梭,經常派人給他送來麵粉、酒和各種食物。盧梭的自尊心讓他感到猶豫,是否應該接受這些恩惠呢?盧梭在寫給普魯士國王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的自尊:

感謝您賜給我的這些食物,但是我覺得您境內的許多子民都需要食物。請您把它們拿走,送給真正需要它們的人吧。另外,我能否提醒您,我的陛下,您應該愛您的每一個子民。如果這樣,我為您捐軀亦在所不辭。

普魯士國王接受了盧梭的勸告,變得樂善好施,普魯士境內人民的生活改善了許多。

莫蒂埃教會不久也將《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列為禁書,不準發行。教會認為《愛彌兒》是異端邪說,《社會契約論》是在煽動革命。盧梭的民主思想在他們眼中是瘋狂的思想。一個社會如果建立民主政體,那麼貴族階級的特權何在?難道貴族需要接受人民的意誌嗎?盧梭的社會改良思想雖然也影響了其他哲學家,但鑒於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發生效用,其中有些人竟被處以極刑。

當初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已使盧梭身處困境,遭受詆毀。現在《愛彌爾》和《社會契約論》遭禁,盧梭更陷入了被抨擊的旋渦之中。盧梭心中期望的寧靜無法獲得,雖然他在青年時期與華倫夫人有過安詳、平和的相聚時刻,但如今都已成為過眼煙雲,不可複得。外界的騷擾使得盧梭不能安心工作,他開始做一些手工勞動,比如編織腰帶,織好的成品就分贈給鄰居。

這時,盧梭還與巴黎教皇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畢蒙教皇抨擊盧梭為假道學,說他是一個自認為學識豐富,卻誤入歧途的人;一個在思想及行為上充滿矛盾的人;一個用繁複的思想來曲解道德的人;一個自稱熱愛基督卻一味標新立異的人;一個自誇、熱愛隱居而又借此吸引世人注意的人;一個泯滅讀者道德觀念的人;一個主張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又欲將人類貶低到禽獸地步的人。此外,教皇批評盧梭最嚴重的一點是,指控盧梭散布色情。這真是無稽之談!

盧梭聽到這些誹謗後,決定奮起反駁,不過他覺得自己的反駁必須謹言慎行,因為這將影響世人對這位道德領導者的印象。盧梭在心力交瘁下,發表了他的《致畢蒙教皇書》。在這篇文章中,盧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文章的措辭平實、不做作,與他日後撰寫的《懺悔錄》頗有些類似之處。在文章中,盧梭說:

閣下,我何必要對你多費唇舌呢?我們如何才能彼此了解?我們倆之間有什麼誤解嗎?我答複你,實在是因為你的逼迫使我不得不這麼做。

我天生具有一種稟賦,這已經得到了大眾的證實,我的青年時代是在快樂中度過的,沒人認識我。到了40歲,我雖然沒有財富,但我擁有朋友和平靜,然而公眾對我的斥責卻一直不斷,甚至裁決我的罪狀。我盡力反駁,卻於事無補,我的事業就此中斷,朋友和安寧也因此離我而去,我必須忍痛接受這樣的事實。

我寫過各種題材的書和文章,我一直保持著我的原則、我的道德觀、我的信仰以及戒律。而他們一味反對我的觀點,也反對我本人。我的第一篇論文發表時,他們視我為一個矛盾者;我的歌劇問世後,他們視我為國家的敵人,甚至是叛國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之後,我又被視做一個無神論者,一個厭惡人類的人;《新愛洛綺絲》之後呢,我被視做一個溫柔老實的人;現在,我在他們眼中又成了一個頑固、褻瀆神靈的人!

盧梭這篇《致畢蒙教皇書》總共有150多頁,他毫無保留地述說他的宗教觀以及道德觀,他的筆觸中帶著強烈的感傷。他還在其中表達了自己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