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理想現實不同,融入社會成長(1 / 3)

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也許你沒有注意,在生活中你有多少次抱怨老天的不公平。有時,你也許真的遭遇到了某些不公平的待遇,即得利益被無端地剝奪,自己的榮譽拱手讓給了他人,公平的分配卻怎麼也輪不到自己……於是,常見許多人處於生命低穀時一味地抱怨、苦惱,大聲地哭訴著生活對自己是如此不公,長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終日被淚水和無奈的情緒包圍著。仔細想來,抱怨、折磨自己又有何用?隻能徒增自己的痛苦,讓自己墜落得更深、更慘罷了!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風得意、高潮迭起的快樂,又有萬念俱灰、惆悵莫名的淒苦。

麵對生活,有很多事情不能如己所願,別人得到了幸運你卻與機會擦肩而過,別人獲得了成功你卻陷入困境,別人一帆風順你卻遭遇不幸……於是,你感歎生活是如此刻薄,命運是如此不公。其實,當你有這樣的感歎的時候,你已經把自己命運的掌控權交了出去。

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描繪成圖,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線,它可比呆板的直線豐富多了。

威爾遜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事務所小職員做起,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公司、辦公樓,並且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有一天,威爾遜先生從他的辦公樓走出來。剛走到街上,他就聽見身後傳來“嗒嗒嗒”的聲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麵的聲響。威爾遜先生愣了一下,緩緩地轉過身。

那盲人感覺到前麵有人,連忙打起精神,上前說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發現我是一個可憐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點點時間呢?”

威爾遜先生說:“我要去會見一個重要的客戶,你要什麼就快說吧!”

盲人在一個包裏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個打火機,放到威爾遜先生的手裏,說:“先生,這個打火機隻賣1美元,這可是最好的打火機啊!”

威爾遜先生聽了,歎口氣,把手伸進西服口袋,掏出一張鈔票遞給盲人:“我不抽煙,但我願意幫助你。這個打火機,也許我可以送給開電梯的小夥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顫抖的手反複撫摸這錢,嘴裏連連感激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

威爾遜先生笑了笑,正準備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說:“您不知道,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布爾頓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爾遜先生一震,問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廠爆炸中失明的嗎?”

盲人仿佛遇見了知音,興奮得連連點頭:“是啊是啊,您也知道?這也難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個,傷的人有好幾百,可是頭條新聞啊!”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動對方,爭取多得到一些錢,他可憐巴巴地繼續往下說。“我真可憐啊!到處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頓沒下頓,死了都沒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群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就成了瞎子,命運真不公平啊!”

威爾遜先生冷冷地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遜先生。

威爾遜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布爾頓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威爾遜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你相信命運,可是我不信。”

同是麵對不幸的遭遇,有人隻能以乞討混日子為生,有人卻能通過奮鬥出人頭地,這絕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個人奮鬥與否。

麵對自己的不幸,屈服於命運,自卑於命運,並企圖以此博取別人的同情,這樣的人隻能躺在不幸中哀鳴。失敗並不意味著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奮鬥也可以消除自卑的陰影,贏得尊重。

確實,世界總是不公平的,沒有必要去抱怨。你大可不必為自己的點點得失而大喊不公,應該正視現實,承認生活確實是不公平的。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的一個好處便是它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傷感。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他人遺憾,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作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表明你正在逐步成長,並且漸漸走向成熟。承認生活不公平並不意味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周圍的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或不承認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往往憐憫他人也憐憫自己,而憐憫自然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現在比過去更糟。

走背運也能讓你更快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不走運”,於是伴隨我們的可能是消極抑鬱、悲觀絕望情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事情的結局太出乎我們預料,對自己打擊太大,不妨反複吟誦“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的佳句,篤信“樂極生悲”“苦盡甘來”的哲理,不要憂愁,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更不要淒淒慘慘戚戚。

應該知道,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沒法盡如我們心意的。同時,我們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要把這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變成我們的困擾,而應學會把它們當成人生道路上必須要跨越的溝溝坎坎。

在這個世界上,有陽光就必定有烏雲,有晴天就必定有風雨。從烏雲中解脫出來的陽光比從前更加燦爛,經曆過風雨的天空才能綻放出美麗的彩虹。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此時,我們要知道,困境和挫折也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使我們的思想更清晰、深刻、成熟、完美。

我們常說要有一顆平常心,其實平常心就在於選準自己的道路,然後持之以恒地走下去。選擇自己的道路,可以憑自己的興趣或所學習的專業去選擇,也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去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

別人的路不是自己的路,自己去走了,才會有自己的路。麵對一些坎坷,不要退縮,不要氣餒,一次兩次走不過去也不要緊。要記住,大不了,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於娟娟現在是一家美容美發形象設計中心總經理,她原來是某工具總廠遊標卡尺裝尺工。提起於娟娟五年的創業曆程,她自己說,在開美容院之前,她是一個不成功的“商人”。

20世紀90年代末,原來的單位進入困難時期,於娟娟與丈夫一起下崗待業,兩人的收入已不能支持家庭開支。

看著上學的女兒,多病的母親,正上大學的妹妹,於娟娟與丈夫商量後決定,自己下海做生意。

下崗後,於娟娟像很多下崗職工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擺地攤,批發小百貨來賣。

每天,她蹲在路邊,守著小攤,眼巴巴地盼著有人光顧。就這樣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守了一個月,連盒飯都舍不得買,一算賬,竟還虧了幾十元。

小百貨不好賣,就賣別的吧!於娟娟從家裏擠出120元,從水果批發市場批發了櫻桃來賣。可這回,櫻桃一顆顆爛在家裏,緊趕著處理,還是虧了50元。賣用的、吃的都貼錢,於娟又改賣穿的。東挪西借後,她去進了一批皮鞋,每天她把幾大捆鞋裝在蛇皮口袋裏,用自行車馱著,四處叫賣。

一個秋雨蒙蒙的傍晚,她去賣鞋,艱難地在凹凸不平泥漿四濺的路上騎行。這時蛇皮袋絞入後車輪,她連人帶車栽入爛泥中,幾次想爬起來都沒成功。

幸好一位釣魚的老人路過,將她拉了起來,還幫她把散落滿地的皮鞋撿攏來。

就這樣,皮鞋生意也半途而廢了。家裏也沒有錢讓她再去“折騰”,經朋友介紹,她到雅芳公司當了化妝品推銷員。

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東奔西跑,於娟娟患上嚴重的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征,臉部皮膚粗糙,還有大塊大塊的黃褐斑。這樣的形象去推銷化妝品,就有顧客公開奚落她:“看看你自己的樣子,也來搞化妝品推銷。”

於娟娟沒有氣餒,她覺得很多人下崗後不再創業是因為不肯放下國企職工的架子,這對於她來說不算什麼,生活嘛,誰還不都得過幾道坎,她一定能幹好。

於是,於娟娟每天穿梭於大街小巷,四處苦口婆心推銷,終於讓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

但是,顧客的奚落一直是她胸口的病,也讓她看到商機——美容業。於娟娟放棄了已能養家糊口的推銷工作,到一家美容院當起一個月隻有150元工資的“學徒”。

在美容院打工三個月,是她學習的三個月。她全部的工資都變成了有關書籍,加上師姐的指點,她的技藝突飛猛進。

三個月時間,這家美容院已不能滿足她的求知欲。在丈夫支持下,她變賣了家中唯一的電器——電視機和部分家具,到一家專業美容美發培訓中心學習,拿到了高級美容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