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選擇改變命運,選擇不同命運不同(1 / 3)

命運是可以選擇的

命運是可以選擇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決定了你享有什麼樣的人生。

人,有的可以永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有的卻永遠成了自己生活的奴隸。希望、絕望,可愛、可恨,積極、消極,自信、自卑……這所有的一切都統統歸結於你自己的選擇。

在美國,有一個年輕人,他在一個環境很差的貧民窟裏長大。他的童年缺乏教育和指導,跟別的壞孩子學會了逃學、破壞財物和吸毒。他剛滿12歲就因搶劫一家商店被逮捕;15歲時因為企圖撬開辦公室裏的保險箱,再次被逮捕;後來,又因為參與對鄰近一家酒吧的武裝搶劫,作為搶劫犯第三次被送入監獄。

一天,監獄裏一個年老的無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壘球,便對他說:“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機會做些有意義的事,不要自暴自棄。”

年輕人反複思索老囚犯的這番話,作出了決定:雖然他還在監獄裏,但他突然意識到他有一個囚犯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夠選擇出獄之後幹什麼;他能夠選擇不再成為惡棍;他能夠選擇重新做人,當一個壘球手。

後來,這個年輕人成了明星賽中底特律老虎隊的隊員。底特律壘球隊當時的領隊馬丁在友誼比賽時訪問過監獄,由於他的努力使這個年輕人假釋出獄。不到一年,這個年輕人就成了老虎隊的主力隊員。

這個年輕人盡管曾陷入生活的最低潮,盡管曾是被關進監獄的囚犯,然而,他認識到了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我們人人都有,它存在於自由選擇的絕對權利之中,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這種權利。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麵對失敗,你仍然擁有一種自由,那就是擁有選擇的自由。

成功也是可以選擇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個明確而切實的目標。

一個年輕人在底特律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搬到了新奧爾良。他在底特律時隻是一個鉛管匠,努力了好多年,也沒有發展起自己的事業,原因是缺乏資金。剛搬到新奧爾良的時候,他帶著老婆、三個孩子和120元錢,那是他全部的“家當”和資產。搬來後的第一天,他找了八家鉛管公司,可是沒有人願意雇用他,那些人隻是告訴他人手已經夠了。

無奈,第二天他跳上了一輛公共汽車,走過了一條長長的、繁忙的大街。那條街上有幾家快餐店,他記下了在窗口上張貼征聘店員廣告的快餐店的店名。走到路盡頭時,他跳上了另一輛返回家的車,一路上去了四家快餐店,可是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後,總算第五家的經理對他有點興趣。他向那個經理保證,他工作勤奮,而且做人誠實。那個經理告訴他,薪水相當低。但他告訴經理待遇不成問題,他會為顧客提供一流的服務。

他一直工作得很努力,結果在六個星期之內他成了那家快餐店的營業部經理。在那期間,他結識了不少顧客,根據他們的要求,他改善了服務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九個月後,這家快餐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原來這個老板除了經營餐飲業之外,還有別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在房地產方麵也搞得不錯。這個老板看他能力很強,也很敬業,就想派他去一座有90戶的大廈當助理經理。

他當時就愣住了,然後告訴這個老板,他隻當過鉛管匠,對管理大廈一無所知。但老板笑著對他說:“我查過你在快餐店的營業記錄,利潤增加了83﹪。管理大廈與管理快餐店的道理是一樣的——樂於助人、推行計劃和委派。我想你一定能讓大廈保持客滿,準時收到房租,而且保養良好。”

結果他接受了這份工作——工資是他在快餐店時的三倍,還配有一間漂亮的公寓。兩年後,他已經升為高級經理。不久以後,他就有了足夠的錢來開創他自己的事業——創辦一家大規模的鉛管企業。

這個年輕人選擇了一份很少有人願意去做的工作,但他最終卻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命運是可以選擇的,但這選擇是以我們自己的心態為前提的。

每個人之間存在的差距都不大:積極與消極。然而,它們卻能造成巨大的差異:成功與失敗。在挫折麵前,我們往往束手無策,甚至怨天尤人。不妨捫心自問:我真的陷入絕境了嗎?我為自己的人生仔細思考、打算過嗎?我朝自己的夢想繼續努力了嗎?我就這樣被輕易打敗了嗎?

太多的時候,麵對困境和災難,我們選擇的是聽天由命。認為命運是不可選擇和主宰的。然而一位名叫維克多·弗蘭克的幸存者,用他在納粹德國集中營的經曆告訴我們:“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都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這位幸存者正是靠著這種最後的權利,用信念支撐著自己度過了那段身心備受摧殘的歲月。

人的一生從哪裏開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要到哪裏去。即使你選擇了一份最不起眼的工作,如果你能讓自己的目標明確起來,那你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不平凡的事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能為自己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選擇可以決定未來成敗

漫長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博弈。所以每個人都要盡量往遠處想,給自己多一些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在這場博弈中,你的勝算就大一些。相反,隻顧眼前利益,就會讓自己未來的路變得狹窄起來。反過來也可以這麼說,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未來的成敗。

如果你有一天的時間,你選擇的不同也會使你生命的質量完全不同。在某一個星期天,你可以選擇睡懶覺,也可以選擇去爬山;你可以選擇去購物,也可以選擇去看書。這種小小的選擇也反映了你內心的價值取向。最後有可能選擇睡懶覺的變成了懶惰者,選擇爬山的變成了登山隊員,選擇購物的變成了商人,選擇看書的變成了教授。這些選擇也能夠反映出你的性格,是懶散的還是堅定的,是物質型的還是精神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