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選擇三思後行,草率選擇後患無窮(2 / 3)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不成功就做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也覺著不錯。有這樣的想法,自然成功的動機不是特別強烈。因此,倘若碰到什麼需要付出代價的事情時,就退而求其次了,或者幹脆放棄。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他們發誓一定要成功。真正地追求成功,就要擺正心態,以堅實的精神力量作支撐。

一位著名的主教講述的一個故事,說明了堅強的意誌對把握人生機會的重要性。

一個商人需要一個小夥計,他在商店裏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克製的男士。每星期4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美元。”“自我克製”這個術語在村裏引起了議論,這有點不平常。這引起了小夥子們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們的思考。這自然引來了眾多求職者。

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

“能閱讀嗎?小夥子。”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他把一張報紙放在小夥子的麵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他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後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小夥子手上,上麵印著他要求小夥子不停頓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6隻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小夥子的腳邊。這太過分了。小夥子經受不住誘惑要看看可愛的小狗。由於視線離開了閱讀材料,他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讀錯了。當然他失去了這次機會。

就這樣,商人打發了70個人。終於,有個年輕人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

商人很高興。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商人問:“你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年輕人回答道:“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麼,為什麼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你告訴過我要不停頓地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裏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7點鍾來上班,你每周的工資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發展前途。”年輕人的最終發展的確如商人所說。

克製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當你有眾多選擇時更要深思熟慮,緊緊盯住你的目標。太多的人會因某種喜好、某種誘惑而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完成自己偉大的使命。這可以解釋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區別。

情緒波動時不要輕率選擇

選擇重於努力,作選擇、作決定是一件需要慎重對待的事情。而人在情緒波動時頭腦是非常不理智的,這種時候,人們往往會作出非常愚蠢的選擇而自以為是,也會做出非常危險的舉動而大義凜然。這個時候所作的選擇,90%以上都是極端錯誤的。

從前,有個愚人生活很貧困,可是他的運氣還不錯。在一次下雨的時候,有一堵牆被雨衝倒了,他居然從倒的牆裏挖出了一壇金子,因此他一夜暴富。可是他依然很笨,他也知道自己的缺點,於是就向一位老人訴苦,希望老人能指點迷津。

老人告訴他說:“你有錢,別人有智慧,你為什麼不用你的錢去買別人的智慧呢?”

於是,這個愚人就來到了城裏。他見到了一個智者,就問道:“你能把你的智慧賣給我嗎?”

智者答道:“我的智慧很貴,一句話100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