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選擇變通思路,思考遠比努力重要(3 / 3)

事物都有兩麵性,換個角度看世界

有個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傘店老板,小女兒當了染坊的老板。於是,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兒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擔心小女兒染出的布晾不幹。她天天為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鬱,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後來,一位聰明人告訴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氣,下雨天,你大女兒的傘店會顧客盈門;而晴天你小女兒的染坊又生意興隆,不論哪一天你都應該高興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這個道理,從此她便整天笑容滿麵,再也不憂鬱了。

憂和喜是事物給你帶來的兩種心情,隻要你不鑽牛角尖,想問題善於從兩麵或多個角度去思考,哲理就在你身邊,大可不必憂心忡忡,更不用像故事中的老太太那樣天天抹淚兒。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輕時曾經當過奴隸。一天,他的主人要他準備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學家。當菜一盤盤端上來時,主人發現滿桌都是動物的舌頭,牛舌、豬舌、羊舌、鹿舌……簡直就是一桌舌頭大餐。

全桌客人出於禮貌,隻敢小聲地相互議論。機靈的主人發現賓客們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神色,連忙氣急敗壞地把伊索叫進來興師問罪:“我不是叫你準備一桌最好的菜嗎?你準備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意思?”伊索不慌不忙、謙恭有禮地回答:“在座的貴客都是知識淵博的哲學家,他們高深的學問需要用舌頭來闡述。對他們來說,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比舌頭更珍貴的東西了。”哲學家們聽了他這番對舌頭的吹捧,都不禁轉怒為喜,紛紛開懷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準備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別的客人。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鄉下的親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隻是一群老土的鄉巴佬,隻有在逢年過節時,主人才會勉強招待他們來家裏吃飯。

宴會開始後,菜一盤盤地端上來,卻仍然還是一桌舌頭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氣衝衝地跑進廚房質問伊索:“你昨天不是說舌頭是最好的菜,怎麼這會兒又變成了最不好的菜了?”隻見伊索鎮靜地回答:“禍從口出,舌頭會為我們製造災難,引起別人的不悅,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東西。”主人聽了,不禁啞口無言。

尼采曾說:“沒有真正的事實,隻有詮釋。”最好的東西到了另外一種情境,可能會變成最壞的東西;同樣,你棄如敝履的東西到了他人手上,也可能會是對方的無價之寶。因此,當你從好的一麵看,映入你眼簾的會是世界的美好;當你從壞的一麵看,隻會看到一個千瘡百孔的人生。是從哪個方麵看,決定權在你。當事情無法改變時,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你一定能找到出路。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後給他解夢。王後說:“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聽後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愈來愈重。一天,一位大臣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說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龍現身,國王,你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呀!”國王全身輕鬆,很快痊愈。

契訶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的文字,給了我們追求成功路上的安慰:“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裏著火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有窮親戚上別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頭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裏!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契訶夫在文章最後寫道:“依此類推……朋友,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

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從這篇文章中得到啟發:快樂和幸福不是由你的地位、你的財富所決定的,而是由你的心境、你的感受所創造的。

人的思維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你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我不長進、沒有出息”這一類的負麵信息;然後感受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而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注定”會失敗。另一方麵,如果你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不斷地在內心見到一個意氣風發、神清氣爽的自我,聽到“你做得很好,但你會做得更好”這一類的激勵信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結果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注定”會成功。

同一件事情,同一樣東西,因為情境不同、認知不同,就容易產生不同的解讀。每一件事都有好多麵,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得出不同結論。

生活需要創造力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切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在於創造的刺激。”創造對於人生來說舉足輕重,創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生活中老是踏著別人的腳印走,永遠不能發現新的路。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總感覺著自己實在是無路可走,感到世界之大,竟然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如果我們沒有創新意識,一味沿著一條路走到黑,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學會創造,學會創新,你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是通往成功的大道。

大家都知道在衣服、鞋子上有一種一扯即開的“免扣帶”,它以方便省時而大受現代人的歡迎。說到它的發明就要提到一個叫馬斯楚的瑞典人的故事。

馬斯楚就是“免扣帶”的發明人,這個發明純屬偶然。

1948年的一天,他和朋友興致勃勃地去登山。登上頂峰後,他們隨便坐在草地上吃午餐。這時,馬斯楚突然覺得臀部又痛又癢。他知道這又是鬼針草的“惡作劇”。於是,他坐不住了,不耐煩地把鬼針草一根一根地從褲子上摘下來,但摘不勝摘。回家後,他把殘留在褲子上的鬼針草取下來,想弄清楚它為什麼“粘”人,結果發現鬼針草的結構十分特殊,能緊緊地粘在褲子上。馬斯楚頓生一想:“如果模仿它的結構,做一種紐扣或別針,那該多好!”

一念之間,一項新發明創造誕生了。馬斯楚製成了一種合上就不易分開的布,即一塊布織成許多鉤子,另一塊布織成很多圓球,兩者合起來,產生拉鏈的效果。他將其命名為“免扣帶”,申請了專利,然後與一家織布公司合作生產。由於“免扣帶”的使用範圍很廣,馬斯楚很快成了億萬富翁。

在生活中被鬼針草的“惡作劇”傷害的人很多,但能從中引出發明創造思想火花的人,馬斯楚則是第一人。這是一種聯想的感悟,是一種創造思維的魅力,是對生活的一種深刻理解,也是一種稍縱即逝的衝動。感悟是科學發明的“激光”。一旦這種“激光”閃現了,你就要善於運用它去撞擊科學發明的大門,敢於第一個去“吃螃蟹”。那些紙上談兵式的人物,是難以領略創造發明者的喜悅的。

一個好的機遇不會出現兩次。機遇來了,就要當機立斷地抓住它,莫失之交臂。馬斯楚抓住了機遇,並立即付諸行動,結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國作家喬叟說得好:“每人都有一個好運降臨的時候,隻看他能不能領受;但他若不及時注意,或頑強地拋開機遇,那就並非機遇或命運在捉弄他。”因此,當幸運之神與你擦身而過時,請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首先反思一下:我是不是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現在的水壺蓋子都有個小孔,但在原先,水壺蓋子上是沒有孔的。水壺蓋的發明同樣帶給我們以啟示。

日本橫濱市居民富安宏雄因身體不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他很想睡覺,不願意再想令人不快的事情。床邊的火爐燒著開水,被縷縷白色水汽衝著的水壺蓋子不停地“吧嗒吧嗒”地響著,好像故意打擾他。

氣惱之下,富安拿起床頭櫃上的錐子用力向水壺擲去,不曾想,那錐子刺中了水壺的蓋子,定定地立在壺蓋上,沒有滑落下去。更奇怪的是,水壺“吧嗒吧嗒”的聲音立時停了下來。富安感到很驚異,頓時睡意全無。

充滿好奇心的富安這時不想睡了,他覺得一切的苦惱和混亂都消失了,好奇心讓他開始在床上大動腦筋。他親自做了好多次試驗,最終證實有個小孔的蓋子在水開了的時候就不會發出聲音。

碰到這樣的事的也許他不是第一人,但他卻是第一個沒有錯過機遇的人。富安雖然被病魔纏身,但一點也沒有影響到他的智慧,強烈的好奇心讓他發現並抓住了這個難得的創新機遇。

富安的生活不再乏味,身體也不再感到生病的痛苦,對生活的希望又再度複蘇了。他想:“我要把這項新創意好好利用,盡量讓它開花結果才行!”他拖著病軀奔走了一個多月,終於說服明治製壺公司以2000日元買下了他的專利。當時的2000日元,相當於現在的1億日元。

不光是水壺蓋,吸塵器、電報機的發明都源於那一刹那的想法。

19世紀的一天,正在旅行的畫家莫爾斯偶然看見一旅客用通電的磁鐵吸引鐵片,他對此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他聽說電流的速度很快,眉頭一皺,為什麼不能用電流傳遞信息呢?從此,這位畫家竟放棄了畫畫,開始研究起電報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發明了電報機,開創了人類通訊的新紀元。

1901年,倫敦舉行了一次除塵器公開表演。這種除塵器就是把灰塵吹跑,演示時揚起的灰塵叫人透不過氣來,結果以失敗而告終。當時圍觀的人群中有一個叫赫伯布斯的,他心中一動,吹塵不行,那麼吸塵行不行呢?他立即著手實踐,很快便發明了吸塵器,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巨額收益。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靈感有價值,不去做的原因更多的是怕失敗或出錯。可是他們忘記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能保證一定成功,隻要為之努力過、奮鬥過,不管結果怎樣都是值得敬佩的。

不要小看你自己的每一個想法,那些在刹那間迸發的思維火花,也許不僅在別人眼中,就連自己也覺得幼稚可笑和不實際,但請你正視它們,你可能因為它們發生改變並取得進步。

我們需要創造,如果我們不想在墨守成規中等待失敗的到來。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正是依靠永無止境的創新精神。假如上帝用七天時間創造出世界之後,沒有將他的創造精神交給我們,而隻是把真理交給我們,我們將要謝絕這份禮物,而要費力去把它找到,我們相信真理是可以用創造精神找到的。

創造力是當今世界最不可缺少的能力,創造力能改進現實,書寫未來。創造力要求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進一步習慣變化。創造力不受工作時間的限製,同時也和金錢報酬無關,它的目標在於: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是創造力給我們提出的最高要求。

鬆下幸之助說:“今後的世界,並不是以武力統治,而是以創意支配。”生活中我們需要創造,創造力是讓我們擺脫困境的力量,創造所要求的,是激發人的想象力,並且使想象出來的結果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