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世界貿易中心會場,當地時間17:09,北京時間22:09,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北京。話音剛落,北京申奧代表團歡聲雷動。會場外,跟隨代表團采訪的北京電台記者姚鋼也是激動不已,他回憶說:“當時也顧不上慶祝,趕緊工作,我錄下了劉淇團長興奮的講話,采訪了奧運冠軍郎平和楊淩,又用電話做現場連線報道,那之後我才緩過神來,才想起和幾位同行擊掌、擁抱……”
姚鋼是現在北京體育廣播中年齡最大的人,也是資深的體育記者,就衝著他兩次參加北京申奧決戰投票的采訪經曆,在同行中就少有。1993年9月23日,姚鋼在摩納哥蒙特卡洛親曆了北京以兩票之差敗給悉尼,他和一同前往的新聞台副台長劉愛勤,以及在場的所有中國人都非常惋惜和遺憾。但是沒有人知道,那時,他們心中的失落感也許比別人還要多上幾分。
1990年北京成功舉辦亞運會以後,舉辦奧運會的呼聲越來越高。1991年12月,北京派出奧申委代表團赴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主席遞交了申請書,正式申請舉辦2000年奧運會。當時,北京電台也和其他媒體一樣,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報道北京申奧,宣傳聲勢一直延續到1993年9月蒙特卡洛投票之前。
同時,1993年也是北京電台專業化係列台風起雲湧的一年,這一年,音樂台、新聞台、交通台相繼成立。當時隸屬於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台文體部的幾名專職體育記者,有梁言、李軒、姚鋼和張友信等人,他們覺得,這個台那個台的,為什麼不借著北京辦奧運會的東風成立一個體育台呢?
李軒回憶說:“我們哥兒幾個把這個事兒跟主管體育節目的新聞台副台長劉愛勤念叨了,劉台長不僅表示支持,還讓我們盡快打報告向台裏提出申請。”就這樣,新聞台文體部撰寫了北京電台第一份關於成立體育台的申請報告,不僅上交給電台領導,還由梁言和李軒分別麵呈給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和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陳述了創辦體育台的意義和設想,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讚同,各方都表示全力支持。
事與願違,蒙特卡洛的失利,讓當時在現場的劉愛勤和姚鋼意識到:體育台的事兒黃了。中國人做事喜歡借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事情成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八年以後,莫斯科的勝利,令在投票現場的姚鋼,和遠在北京的文體部的人一樣高興,但大家的興奮和激動都多了一層含義——體育台有門兒了。
北京申奧成功以後,中國人民對奧運的期盼和對體育的熱愛更加強烈。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籌辦奧運會成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在長達七年的奧運會籌備和舉辦過程中,加大宣傳報道的力度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全麵關注北京籌辦奧運的進程;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教育和引導市民提升素質,當好東道主,熱情迎嘉賓;以及廣泛宣傳中國、北京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等。作為主流媒體,北京電台責無旁貸。這時,成立體育台的意向已經在北京電台領導層中達成了共識,一個新的方案呼之欲出。
2001年9月20日,時任北京電台總編輯汪良在編前會上宣布,將1999年4月18日開播的生活台撤銷,改造為體育台,使用中波927千赫播音。
9月22日,體育台籌備領導小組成立,由生活台台長後曉軍擔任組長,副組長有生活台副台長李康和新聞台的張友信,組員以生活台人員為主。體育台計劃於2002年3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