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於出巡返程途中的沙丘平台(今河北邢台)駕崩。秦始皇駕崩了!他所創建的大秦帝國也隨之將被他悄悄帶走!在隨行重臣趙高與李斯的策劃下,秦二世胡亥被擁立為帝。為了達到讓胡亥登基的目的,趙高與李斯假傳聖旨,賜死了秦始皇早已冊封的接班人、太子扶蘇以及大秦帝國的傑出武將:蒙恬將軍。
我們說,名將蒙恬死得很冤,太子扶蘇死得則更為不值!
讓我們來看看趙高和李斯這對史上最無恥組合是怎麼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
首先,趙、李組合商議後決定:對始皇帝的死秘而不發,火速回京,結束這趟“死亡之旅”!為了掩蓋屍體的臭味,他們“獨具創新”地選用了一種變質後氣味和屍臭非常相似的海產品——鮑魚!可憐一世英明的秦始皇阿政大哥,“最後的日子”竟然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裏度過的!
其次,趙、李組合又幹了一件極為缺德的事兒!
假傳聖旨,偽造詔書!
“偽詔”雲:朕(秦始皇)巡幸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大致地介紹了一下秦皇帝此次出行的目的——延年益壽。)扶蘇與蒙恬將軍在外作戰十餘載,仍無尺寸之功。(朕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故賜死不孝之子扶蘇與蒙恬將軍!
說得真輕鬆。
可但凡動動腦子的“明白人”一看就知,這裏麵肯定有詐!
虎毒不食子!而蒙恬又是秦始皇和秦帝國極為重要的頭號“守門員”!
可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
可憐的“大孝子”扶蘇(愚孝界的“代表人物”)在營帳內接到老爸的遺命後,啥也沒說便揮劍自刎了。而蒙恬卻沒有扶蘇這麼“沒腦子”,他“堅持上訴”!但是主子已亡,蒙老爺子再怎麼“上訴”都無濟於事。最終,帝國名將蒙恬還是被打進了大牢,在飽嚐了秦帝國的各種刑罰之後也悲情地死掉了。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位抗“匈”名將——蒙恬的偉大又悲壯的一生。
大秦帝國建立了之後,頑強的匈奴人遇到了一位大克星——蒙恬。
當年,秦滅亡了六國一統天下之後,戰爭機器並未就此停歇,政治抱負堪比天高的秦始皇令名將蒙恬率十萬大軍開向北疆攻打匈奴,並一舉收複了被匈奴所吞並的河南地(河套平原黃河南岸地區),並開始在此駐軍,防備匈奴,大麵積移民。
蒙恬自此成為匈奴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可現在,匈奴的噩夢醒了,美夢誕生了!風吹草低見牛羊一般的肥美的河套平原勾起了匈奴人溫馨美麗的回憶,應該可以駕馬、應該可以操起彎刀、應該可以拉滿弓弩搭上利箭,去騷擾一下秦國的邊疆並伺機奪回失掉的“故地”:河南地!
因為,大秦帝國的名將蒙恬,被秦始皇帶走了,死掉了!
蒙恬的去世,對大秦邊防事業來說,絕對是一大損失。而這對秦帝國來講,更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
由於大秦帝國北麵的邊疆頻繁被騷擾,所以北疆重鎮漁陽(今北京)需要增強防務,公元前209年七月,遠在千裏之外的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的小劉村),九百多名平民百姓被征調北去防守漁陽。
在這一批九百多人的隊伍中,有兩個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他們就是陳勝和吳廣,這倆哥們同時被任命為屯長,負責帶隊將這九百人送到。
被盛夏烈日酷烤過的土地迎來了雨季,大雨一直下,天地之間一片蒼涼。
秦帝國所修建的道路如同帝國一般,被衝刷得麵目模糊,路旁的綠化樹一半沒在了渾濁的水中,一半無力地搖晃於風雨中,那是路的唯一標誌,偶爾間有迷路的魚兒在水麵撲騰掙紮一下,似乎是帝國唯一的生機……
雨越下越大!
陳勝和吳廣他們迷了路,幾近崩潰!
按理說大家都啟程出發已經好幾天了,可天絲毫沒有放晴的跡象,按照眼下的行程走下去,勢必延誤官方指定的日程。按照秦帝國的法律,延誤到崗日程隻有一種結局:全部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