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杯具的“賈生”(1 / 2)

說賈誼這個人才高八鬥是恰如其分的,因為賈誼有一個很牛的啟蒙老師。

賈誼的啟蒙老師是張蒼,而張蒼又是封建曆史上的一個傳奇:秦朝時期就是大秦帝國的禦史(監察這類的職務);後隨漢高祖劉邦反秦,被封為侯,官至禦史大夫(僅次於丞相的朝廷高官);高祖駕崩,禦史大夫張蒼還是穩坐釣魚台,看熱鬧;當呂後去世之後,張蒼開始活躍了,積極參與誅滅諸呂,擁立漢文帝,並於丞相灌嬰去世之後,接任丞相之職,幹了15年的丞相後退休。退休後的張蒼一口氣活到了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執政五年之後才去世!

牛!在漫長的封建曆史長河中,張蒼是唯一為官兩朝,曆經六君(秦二世、漢高祖、漢惠帝、呂後、漢文帝、漢景帝),活了一百多歲的牛人!所以,直到清朝康熙年間,還在為這位封建曆史傳奇人物修墳立碑!

張蒼不僅職業生涯和壽命是傳奇,而且他還有一個很傳奇的老師:荀子,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哲學家。除此之外,張蒼還有個很牛的、鼎鼎大名的師兄:秦朝一代名相李斯。

有這麼牛的啟蒙老師,賈誼不才高八鬥才怪!所以,少年時代的賈誼就名聲在外了!此後,名聲在外的賈誼又師從漢文帝的廷尉(最高司法長官)吳公。吳公雖然學識不及張蒼,但也絕非打醬油一族,因為吳公是秦朝名相李斯的學生。這下又不得了,賈誼很快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才高八鬥的高才生“賈生”!

在吳廷尉的舉薦之下,聲名在外的賈誼被漢文帝招進了朝廷,任職博士。

西漢時期的博士既不是一種學曆,也不是什麼具體官職,可以按照字麵意思來解讀博士這一職務:學識淵博之士。其唯一的職責就是陪著皇帝“聊天”,上疏提提建議什麼的,也算是皇帝的私家幕僚人員吧。

在漢文帝的諸多博士之中,每當漢文帝提出課題或疑問之時,能對答如流的隻有賈誼,於是賈誼就此獲得了漢文帝的賞識,被提拔為太中大夫,這個官銜也就是後世言官的雛形,在西漢時期隸屬於郎中令(九卿之一),算是個副部級的官職吧,這對於年輕的賈誼而言,已經算是高官了。

就任太中大夫一職之後,賈誼開始以書麵的形式向漢文帝進言,獻計獻策,也算是大出風頭。

由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諸多的諫言中最為耀眼的莫過於賈誼所提出的重建西漢整套禮儀製度,借此強化皇權,並強化天下人榮辱觀念的建議。

很遺憾的是,賈誼所提出那套禮儀學說並未得到漢文帝的采納。史料記載:因漢文帝謙讓而未來得及實施。曆史又一次說謊了,事實上賈誼這套禮儀製度之所以沒有被采納,是因為當渴求人才的漢文帝領教了賈誼的才高八鬥之後,不僅升任其為太中大夫,而且還打算將賈誼進一步升職為三公九卿!但是漢文帝的這一提議遭到了以灌嬰、周勃為代表的老臣的反對和抗議。在這些老臣看來,這麼個乳臭未幹的小青年賈誼怎麼可以跟我們平起平坐!俺當年南征北戰的時候,賈誼他老媽都還不知道在哪兒呢!如果今天能讓這麼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上台,那麼此先河一開,老臣們當年為了自身安全而擁立漢文帝上台的想法早早地就全部落空!

周勃、灌嬰這些老臣既然能反對漢文帝繼續提升賈誼,那麼自然也就能輕鬆地否定賈誼所提出的那套禮儀製度了!所以這幫老臣們也就赤裸裸地向漢文帝打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小報告”,告誡漢文帝說:“河南上來的這個小青年賈誼還很年輕,學識也淺薄,隻不過是想要撈取權力,皇上不能讓他突然搞亂了我們的政事。”

進京即位才不足三年的漢文帝麵對老臣們的利益,選擇了犧牲賈誼,於是賈誼被貶至長沙,就任長沙王太傅,盡管漢文帝已經十分了解賈誼的才學,盡管他明明知道老臣們夾帶私貨的想法,但是他依舊選擇了嗬護老臣的利益,照顧老臣們的情緒,而暫時委屈了賈誼!

但是,才高八鬥的賈誼卻就此陷入了情緒的低穀,並懷抱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懷揣一份政治前途暗淡的焦慮,從此一蹶不振了。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賈誼於赴長沙上任的路上,想起了自己的偶像屈原,並就此寫下那篇著名的《吊屈原賦》。

遺憾的是,賈誼沒能做到就此隱退!

或許,更為遺憾的是,對國家大事總能清晰明了、抱有真知灼見的賈誼,卻未能明白自己離開朝廷、被貶至長沙,是因為自己的對立麵是那幫老臣,而並非漢文帝!

也許,更為遺憾的是,賈誼未能看清,在關鍵時刻,一向以仁慈著稱的漢文帝之所以在關鍵時刻選擇了犧牲賈誼而不得罪老臣,那也是因為漢文帝和賈誼的手中暫時還沒有可以完全製衡老臣的那張牌;是因為即位並不久的漢文帝眼前所需要的並不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穩定地完成過渡,然後方能循序漸進地鞏固自己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