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概應該也是造成賈誼終極悲劇的原因之一。
當賈誼被貶至長沙大約一年左右之後,熟知賈誼幾斤幾兩的漢文帝卻又召見了他。於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幕又在未央宮上演了:賈誼繼續發揮著聰明才智與漢文帝論道。這一論道的結果就是,賈誼的崗位得到了調整,從長沙王太傅調整為梁懷王太傅。
其實,這次調整對於賈誼而言意義重大,因為梁懷王劉勝是漢文帝的小兒子,而且是漢文帝諸多兒子中最受寵的兒子。盡管此時漢文帝已經冊立了長子劉啟為太子,但是廢立太子的事情在曆朝曆代都屢見不鮮,我們絲毫不懷疑漢文帝啟用滿腹經綸、才高八鬥的賈誼為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梁懷王劉勝老師的意圖:如果賈誼能將劉勝教到一定的高度那麼則可以廢了太子劉啟,冊立劉勝為太子;如果教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那麼至少也能將劉勝培育成人,使其成為一代優秀的諸侯王!
除此之外,漢文帝此次召見並調整賈誼的任職,一定還含有保護賈誼這一潛在的目的。漢文帝一定知道,被貶之後的賈誼心情很是鬱悶,所以予以召見,也算是一種鼓勵行為。
與此同時,在調整賈誼職務這件事上,沒讓賈誼留朝任職,一定是因為在漢文帝看來,賈誼稍微嫩了那麼一點點,容易在朝廷樹敵,盡管其所有建議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但這勢必會傷及他人利益,所以這個人才需要暫時保護一下,而保護的最好方式莫過於讓其擔當自己最寵幸的兒子的老師!
但是,很不幸的事情即將發生,也正是此次職務的調整將鑄就他無比淒涼的人生!
賈誼在此次文帝召見並調整職務這一積極行為的影響下,不僅沒有能夠識別出漢文帝的真實意圖,而且更加密集地以書信的形式為西漢帝國憂國憂民地寫下了著名的《治安疏》這一名篇。賈誼的這篇洋洋萬言的《治安疏》所陳述的治國方案都是正確的!
如賈誼勸告漢文帝,應該防止諸侯國坐大,影響中央集權,所以應該采取多封諸侯,但同時必須控製諸侯實力的方案,也就是說應該嚴格控製諸侯的規模;
如麵對匈奴的進犯,應該采取果斷的措施,而不能一味地采取驅趕以及和親來換取和平;
如強化禮儀製度方麵的建設,仿效管仲輔佐齊桓公的治國方案;
如應該全麵梳理並整理帝國的法律製度,使得仁政發揮最大的效能。
即便是站在時下來看幾千年之前的賈誼的這些宏偉論述,我們都無法反駁,都認為這些方案無可厚非,是正確的決策方向!
但是,賈誼疏忽了那麼幾點,很要命的幾點,那就是:
首先,自己當初被貶至長沙,正是因為推行係列新政,在朝廷上的動作過大,而樹大招風,成了炮灰;
其次,那些政策和方向能否實施,既取決於漢文帝,更取決於漢文帝下麵的那幫輔助治國的三公九卿們,如果僅僅隻是說服了漢文帝,不能搞定群臣,那麼漢文帝是否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得罪群臣,執意采納賈誼的策略呢?
第三,賈誼所指出的防止封侯坐大,那就必須削減封侯們的土地,然而那些封侯卻又都是劉家人,是漢文帝的侄子們,換句話來講,這基本上是皇帝家族的家事,外人幹涉的結果又會如何呢?同時這個建議一定將招致皇家子弟的集體反對!賈誼以單薄之身與皇家集體抗衡,那麼漢文帝會站在誰的身後呢?
第四,無論誰當領導,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製定政策和策略,可以參考他人意見,但那些僅僅是參考並一定隻是局部采納,最終形成的政策和方案一定遵循著自己的主導思想,否則作為最上層領導的漢文帝如果一切都按照賈誼的想法來行事,那他自己豈不成了打醬油的了!
最後,作為當事人的賈誼,應該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之下,再考慮職責之外的國家大事。
這最後一點最要命了!因為,賈誼上任不久之後,悲劇發生了,賈誼所輔導的、漢文帝最寵幸的兒子梁懷王劉勝居然在騎馬的時候從馬背上跌下摔死了。
更要命的是,此刻的劉勝居然沒有留下後代!完了!對於賈誼而言,一切都完了!
“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不過,賈誼先生絕沒有可能這樣達觀。原本就一直憂國憂民、被貶情緒低沉的賈誼在梁懷王不幸去世這件事的打擊之下,無比自責,一年之後就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3歲!
這就是一代文豪、英豪賈誼的淒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