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惹不起的太子(1 / 3)

在文景之治的開創者漢文帝的係列治國政策中,法製建設方麵是一個亮點,因為漢文帝在廷尉崗位上任用了兩個人:執政初期的廷尉是吳公(賈誼的老師、李斯的學生);後期則啟用了邏輯思維十分縝密的張釋之。

然而,就是這位邏輯思維十分縝密、法律方麵表現得十分專業的張釋之廷尉似乎疏忽了那則最簡單的真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經在漢文帝時期輝煌燦爛的張釋之在漢景帝執政之後,迅速黯然失色,被貶出了朝廷,並最終鬱鬱而終!

西漢時期,科舉製度尚未建立,當官的途徑相對較寬,除了“官二代”能蔭職上任之外,還能被朝廷命官推舉而上任,除此之外即便得不到推舉,也可以花錢買個官當當,因為這在那個年頭並不違法,更不是什麼潛規則,而是朝廷的政策之一。

張釋之正是因為家境殷實才買了官,進入了西漢朝廷。

雖然在漢文帝的朝廷裏混了十來年沒有得到升遷,但是頗有才華的張釋之還是抓住了一次機遇。

一次,張釋之隨漢文帝到上林苑休閑娛樂,打獵。

細心的漢文帝沒急於打獵,而是問了陪同打獵的上林苑主管很多細致而具體的問題,如林子裏麵大概有多少禽獸?這些禽獸都是如何管理的?它們的活動範圍有多大,等等?

上林苑的主管原本見到皇帝就緊張,現在還被問及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自然無言以對。

主管無言以對,不意味上林苑的管理人員不知道,於是旁邊的管理人員插嘴一一作答。

對於上林苑的主管而言,這下搞大了,風頭都被部屬出盡了,自己則在漢文帝麵前表現得像個白癡似的,啥也說不出來。

一向喜歡玩測試的漢文帝見上林苑主管的表現如此之差,當場拍板撤換上林苑主管,升任能流利回答問題的管理員為主管!

此時,陪同打獵的張釋之開口說話了,張釋之直接否定了漢文帝的意見。

張釋之否定漢文帝的理由很簡單,就那麼兩點:

其一,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能幹、能幹的人不一定能說會道,例如當時的丞相周勃就是很能幹,但卻不會說,所以在朝堂測試時不能回答陛下的問題。

其二,如果因為下麵人能說會道而就予以提拔,那麼大家一定會紛紛仿效伶牙俐齒、能說會道的人,這將導致官場不良風氣的滋生,例如秦朝滅亡就是因為喜歡啟用伶牙俐齒,能說會道的人。

原本就從諫如流的漢文帝為張釋之的這番道理打動,於是立即又否定了剛剛作出的上林苑主管的調整決定。

也就因為這件事,張釋之就被漢文帝任命為公車令,基本上可以理解為皇帝車隊的總管、皇帝的貼身侍衛長,同時也分管和負責宮廷的防衛。

當上了公車令的張釋之立即就遇到了挑戰。

一天,太子劉啟和梁王劉勝駕車前往皇宮去覲見薄太後。按照朝廷的規定,車駕到了宮門之後就必須下車步行入宮。

但是太子和梁王這倆猛人沒打算刹車,也沒打算下車步行,而是準備直接驅車入宮,但被張釋之給攔了下來。在張公車令看來,你梁王也好、太子也罷,必須遵循宮中的規矩,否則皇宮的防衛與安全工作我怎麼做?

梁王和太子也挺講道理的,既然張公車令都攔下馬車了,那麼就下車步行入宮吧。

按說,事情到了這裏也就該結束了,不當的行為已經得到了製止,梁王和太子也很給張公車令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