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3)

§§§第二節 牡丹名地

河南洛陽

宋代詩人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一文中寫道:“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陽的“地脈”使牡丹得天獨厚。

洛陽位於黃河中下遊、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東端。這裏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非常適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園林——西苑中就開始大量地種植牡丹。

洛陽是久負盛名的古城,先後有十餘個朝代在此建都,被譽為九朝古城。洛陽牡丹始於隋、興起唐、盛於宋,沿續至今。洛陽牡丹以品種繁多,花色奇麗而名揚天下。故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傳於世。

如今的牡丹花會,從形式和內容上已大大超過了曆代。

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將牡丹定為市花,並將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5日定為牡丹花會。自2005年以來已舉辦過二十三屆牡丹花會。花開時節,整個洛陽城,呈現出花如海、人如潮、熱鬧非凡的海麵。每屆來洛參觀牡丹的人次達百萬以上。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洛陽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園、廠礦、機關、學校、賓館。尤其是中州大道兩旁的花帶中盛開的牡丹,使中外賓客一進入洛陽就感到“花城”的濃重氣氛。

主要參觀景點有“王城公園”、“花苑公園”、“牡丹公園”、“國色牡丹園”、“白馬寺”、“白園”等等。

市內各類觀賞牡丹80萬株,360個品種,紅、黃、綠、紫、粉、白、黑、藍八大色應有盡有。這裏展出的不僅有洛陽的古老品種,還有新育出的品種;不僅有四川、甘肅、安徽等地的國內珍稀品種,也有日本等國外品種,另外,還有一些原產於我國的野生牡丹品種等等。

洛陽牡丹花會,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自從舉辦牡丹花會以來,大大促進了洛陽經濟的迅速發展,其意義遠遠超出了觀賞牡丹。

山東菏澤

古稱曹州,現有全國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菏澤古稱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會”之譽。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史不絕書,曹州 牡丹種植有數百年曆史。宋時牡丹以洛陽為多,歐陽修有詩“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自明開始,種植中心已移至曹州,今山東菏澤。發展至今,菏澤以有幾百個品種,數千畝牡丹田,每年穀雨前後,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豔若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

菏澤是全世界麵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麵積5萬畝,九大色係,600多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菏澤牡丹雍容華貴,色豔香濃,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獨得81個獎項。

菏澤牡丹史上也稱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豔、型美、香濃而“甲海內”。菏澤牡丹的特點是枝挺拔有致,葉繁茂多姿,花雍容華貴,被譽為觀賞牡丹之上品。

菏澤牡丹的科學研究碩果累累。早在第一屆全國花革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新品種選育、牡丹大田催花技術研究、牡丹新品種等三項科研成果就獲得了國家科技術進步獎,占全國牡丹科研獲獎數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澤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過國家級鑒定。僅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種培育、案頭牡丹無土栽培、牡丹耐溫熱品處的篩選、鳳丹實生苗嫁接觀賞牡丹在商品化生產上的應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藥切花品種的篩選、牡丹新品種選育等七麵成果通過鑒定,是通過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標誌著菏澤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提高了牡丹的觀賞價值,拓寬了牡丹的種植範圍和應用範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珍貴品種快速繁育問題,開辟了牡丹進入千家萬戶的新途徑,創造了與國際花卉業接軌的條件。受到陳慕華副委員長的讚揚。

四川彭州

彭州市丹景山為我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牡丹花被定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複發展,並以丹景山為發展傳統名花的基地,建設以牡丹觀賞為特色的風景區,被稱為“中國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餘萬株,260多個品種,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開放,讓人驚豔。

此外,甘肅、安徽亳州、安徽銅陵、河北柏鄉(有株千年牡丹)、陝西漢中、安徽巢湖、陝西西安、重慶墊江、安徽合肥。

§§§第三節 牡丹生活

牡丹的藥用食用價值

食療作用

調經止痛:牡丹花性平而人肝、脾二經,能調理氣機,疏利肝經,運牌化濕而益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能平調婦女經血而止經期腹痛。

通經活絡:牡丹花還能通經絡,利關節,常用作關節痹痛、屈伸不利、婦女經閉腹痛等病症的輔助治療食品。

保健食譜

牡丹花粥:牡丹花(幹)15克,粳米50克。將牡丹花研為細末,粳米淘洗幹淨;鍋中加清水煎煮粳米為粥,待粥熟時,調人牡丹花,攪拌均勻即可。每日3次,連食7天。此粥具有通經祛瘀的功效,適用於閉經婦女食之。

牡丹花溜魚片:鮮牡丹花1朵,鮮椒魚250克,雞湯、雞蛋清、薑、蔥各適量。將鮮鱖魚用涼水泡l~2小時,撈出控幹,切成3厘米長的段,片成薄片,放在碗內,加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濕澱粉拌勻上漿;炒勺置火上,放人豬油,燒至五成熱時,將魚逐片下人炒勺滑透,然後倒人漏勺內,控去餘油,牡丹花洗淨控幹,放人盤內,炒勺置底油加熱,投人蔥、薑偏炒出香味,倒人雞湯、精鹽味精、胡椒粉、料酒、濕澱粉調成的稀芡;待汁爆起時,將魚片、牡丹花瓣倒人炒勺內,滑炒幾下,淋人雞油,盛川盤內即成。此案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胃的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行經腹痛,虛勞贏瘦,腸風瀉血等病症。

牡丹花爆雞條:牡丹花1朵,生雞脯肉200克,菜50究,薑、蔥、蒜各適量。將牡丹花洗淨切成粗條;雞脯肉去掉老皮和筋,用刀切成條,放在碗內,加人精鹽味精、料酒、雞蛋清、濕澱粉,調勻上漿;香菜、蔥、薑蒜分別切成絲;另用一碗將精鹽、味精。料酒、醋、胡椒粉、雞湯、濕澱粉兌成芡汁;炒勺燒熱,放人生油,燒至四成熟時,倒人雞條用筷子撥散滑透,倒人漏勺內控出油;炒勺留少許油,將蔥。薑炒出香味,倒人雞條。香菜和兌好的芡汁,翻炒幾下,盛人盤內,撒上牡丹花即成。此菜具有活血行經,益精補虛的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氣血虛弱,病後體虛等病症。

牡丹花裏脊絲:去芯牡丹花2朵,豬裏脊肉250克。牡丹花洗淨切絲;豬裏脊肉切成長3厘米長的細絲;用鹽。味精、料酒、雞湯、濕澱粉各少許兌成汁;炒勺燒熱,放人豬油,燒至五成熱時,加人裏脊肉絲,炒散後烹人兌的汁;待汁收濃時,放人牡丹花絲,快速翻炒,盛人盤內即可。此菜具有活血養陰,益氣潤燥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病後體虛,幹咳,營養不良等病症。

鑒別牡丹和芍藥

牡丹和芍藥曆來並稱“花中二絕”。它們同屬毛莨科,芍藥屬。有人比喻說:“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人們常把它倆栽種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開,使觀賞期大大延長。牡丹與芍藥外貌酷似,如同姐妹倆,所以不少人分辨不清或誤認牡丹為芍藥,或誤認芍藥為牡丹。

其實,牡丹與芍藥是有區別的,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麵加以區分:

看稈莖

牡丹的莖為木質,落葉後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藥的莖為草質,落葉後地上部分枯死。正因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藥”,芍藥又名“沒骨花”。

看花形

牡丹的花都是獨朵頂生,花型大;芍藥的花則是一朵或數朵頂生並腋生,花型亦較牡丹略小。

看葉子

牡丹葉片上表麵綠色中略帶黃,無毛,下表麵有白粉;芍藥葉上下均為濃綠色且葉較密。

看開花期

牡丹在暮春三月開花,芍藥在春末夏初開花,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藥”之說。

§§第三章 出淤泥而不染——荷花

§§§第一節 荷花與文化藝術

荷花,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不僅花大色豔,清香遠溢,淩波翠蓋,而且有著極強的適應性,既可廣植湖泊,蔚為壯觀,又能盆栽瓶插,別有情趣;自古以來,就是宮廷苑囿和私家庭園的珍貴水生花卉,在今天的現代風景園林中,愈發受到人們的青睞,應用更加廣泛。

荷花典故

“蓮花落”

“蓮花落”源於宋、元民間,是封建社會湖區災民得不到救迫於饑寒,流離四方,淪為乞丐,為謀生而在街頭賣唱。如此世世相傳,漸漸形成獨特的唱腔。藝丐因時因地即興演唱;每節歌詞離不開他們湖區生活的荷花,久之,成為乞丐自己的藝術~~花落》,流傳至今。

乞丐藝人多能說善辯,往往逢場作戲用竹板、銅錢,甩手推成樂,編造一些主家愛聽的詞兒,以獲取賞賜。

蓮花落有說、有唱、有伴奏,形式活潑,通俗易懂。20世紀50代初在湖北洪湖、鄂西北、豫西南乃至浙江紹興、寧波、杭州等地區還十分流行,後衰落。80年代紹興出了個專唱蓮花落的胡兆他在下放勞動期間發現這支頗受農民歡迎的鄉曲,決心改革蓮落唱腔的音調平、節奏慢的缺點,吸收評彈、越劇、紹劇的表演法,創作了《姑娘上門》之類新的蓮花落節目,表演大方風趣,鄉氣息濃厚,群眾喜愛。從而蓮花落以嶄新的麵貌又風靡浙江民“賽花兒”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詠荷民歌。

在絲綢古道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境內,有一以賽歌聞名的蓮花山。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至六月六日,蓮花山雲集來自臨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的成千上萬的男女手和群眾,風餐露宿6天5夜,相互賽歌,交流思想感情,是今路上的一絕。在攔路對歌中,每一首“花兒”的結尾,都有“花兒,蓮葉兒”的合唱。這是為什麼呢?事出有因,它牽著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

相傳,仙人廣成子曾雲遊至此,荷花仙女伴隨而來。途中,仙女愛慕人間的一個熱愛勞動的年青小夥子,遭到廣成子的反對,被打落凡塵,化為這座蓮花山,屹立在湖邊,當地群眾敬仰這位純潔多情的荷花仙子,特在山上修廟緬懷她。

孫中山與荷花

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中國革命的艱危年代裏四處奔走,生活動蕩,可在他的心靈深處,同樣有對花卉的愛好,他珍重梅花的遍布中華大地,他愛好菊花的淩霜傲骨,品格清高,不過,他似乎對廣泛在培於我國的荷花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

1916年8月16日,孫中山從上海去杭州,當地各界人士邀他前往西湖,觀賞河山勝景,此時湖邊水麵荷花盛放,遂折下一朵荷花,笑對旁人道:“中國當如此花”,隨後又至秋瑾墓前,憑吊為民族革命壯烈犧牲的秋瑾烈士,\"中國當如此花\"一語,正是孫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他既不羨慕牡丹的融化,也不鍾情於桃李的嬌豔,卻希望中國人都能像荷花那樣高尚挺立,磊落光明,也寄望新興的中國能像荷花那樣燦爛芬芳,香飄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