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3)

據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載:“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菊花種類很多,可供食用的甘菊或白花菊,用來釀酒,清新可口。九月花開時,用菊花煮汁同曲米釀酒,到了明年九月九日取飲,可以辟不祥。《太清諸草木方》記載:“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鬆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曹丕曾作書讚菊花可以“輔體延年”。鴉片戰爭初期,民族英雄關天培任廣州水師提督時,曾親手繪過一幅《延齡瑞菊圖》,祝賀遠在故鄉的老母八十壽辰,林則徐、鄧廷楨兩人都題詩其上,菊花酒能治頭風明目,平肝清熱,去瘺痹。古時人們認為久服能延年益壽,是我國古代民間最實用的著名藥酒。

賞菊也是重陽的節目之一。在魏武帝寫給鍾繇的書信裏就說:“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獨秀,今奉一束。”可見三國時代,已有君王在重陽節賜臣下菊花而簪之的習俗。

重陽佳節,清秋氣爽,風霜高潔,正是菊花盛開的時節。此時賞菊飲酒,吟詩作賦,別有一番情趣。談到賞菊,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陶淵明,陶淵明最愛菊花,菊花含曜吐芬,傲睨風霜,天姿高潔,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朝政官吏的腐敗,自比菊花的傲潔,辭去官職,寫了有名的《歸去來辭》,回到家鄉隱居。耕作之餘,陶淵明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嗜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一年重陽,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陶淵明在籬邊賞菊,沒有酒喝,遺憾不能一醉方休,隻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裏,且嗅且嚼,以菊代酒。後來是江州刺史王弘差人給他送酒來。陶淵明方得對菊暢飲。陶淵明房前的大菊圃,每逢秋日花開之時,附近的鄉鄰常到他家作客賞菊。走時,他都采菊相送。他曾夢想菊花都能在九月九日這天開,詩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不料此後,每年九月九日,菊花真的一齊盛開了。親朋詩友都爭相來觀看,讚譽菊花有情,不負陶公載培。親友們相約,年年重陽一同來賞菊,稱陶公的滿園菊花為“重陽菊”。

舊日,每逢重陽有插菊的習俗,不少人在自家的庭院中堆疊菊山,飲酒賞花作樂。唐《輦下歲時記》裏載:“長安宮掖在九月九日爭插菊花。”這種情形在民間也很普遍,大詩人杜牧就在《九日齊山登高》一詩裏說:“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