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節
上海桂花節
桂花節以花成名,桂花亦因節而盛。輔以大型群眾性旅遊、商業、文化活動。上海桂花節已經成為金秋滬上著名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上海桂花節充分發揮僅一路之隔的桂林公園和康健園得天獨厚的園林優勢,形成了穩定的“兩園一村”活動格局。兩園以景點遊覽、文化娛樂為主,桂花村以集市商業為主,構成“遊、購、娛”一體的旅遊節目。
桂花節圍繞文化主題,先後創作了由著名詞作家喬羽作詞、曲作家穀建芬作曲的《桂花節節歌》、桂花舞蹈,發表桂文化研究文章。
開發米仁羹、桂花血糯蓮心粥、桂花花生湯、糖果桂花、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係列食品。
民族文化作為桂花節的文化副題相得益彰。桂花節期間舉辦過中國國際標準舞全國錦標賽、中國民俗風情攝影大賽、中國農民畫大賽、“何氏燈展”、民族風格的大型文藝演出等等。
主要活動場所之一的桂林公園,以近二十種桂花名品組成十大花壇,葉重枝密,風來飄香。園中貫以長廊,綴以雙亭,玲瓏雅致,意境悠遠。
月圓疏水,因水成景的康健園,遊人置身園中,賞心悅目,發人暇思,園內另設各類文化休閑娛樂節目,供您盡心遊玩。
古樸而繁華和桂花村,服裝、土特產、百貨、書刊彙集、風味小吃飄香,可遊可玩,可購可嚐。
上海桂花節正逐步走向將園林文化與都市旅遊相結合的節慶活動。
西湖桂花節
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賞桂時節都要舉辦西湖桂花節。
“滿隴桂雨”是桂花節的主要場景。這裏沿途栽種著7000多株桂花,鬱鬱蔥蔥。桂花節期間,這裏200餘項五顏六色的遮陽棚整整齊齊排列在道路兩側,遊人在棚內樹旁賞桂品茶,打牌下棋,自娛自樂,雅俗共賞。
西湖桂花節將“桂文化”和“茶文化”結合在一起,開幕式以大型綜合文藝表演和龍井茶禮表演拉開序幕,同時舉辦鬱達夫《遲桂花》研討會、“緬懷周恩來總理”紀念會等。為增強遊客的參與性,滿黨隴每天安排了全國六大茶係的茶道、花藝表演,有“杭州人、杭州事”桂花書場,橋牌、圍棋、象棋擂台等,“迷你”高爾夫球活動、兒童快樂吹氣房娛樂活動等。
西湖桂花節的舉辦時間為期1個月。
賞桂勝地
四川新都
馳名中外的四川新都的桂湖是秋季賞桂好去處,這裏桂樹蔥蘢,湖水清澈,園林優美。每逢金秋,湖濱四五千棵桂花爭豔吐馨,流金溢銀,浮香數裏,別有一番風光,其中有幾棵是五百年樹齡的老桂樹,相傳為明代學者楊升庵所植。遊人到此,品茗聞香,吟詩賞桂,正如宋之問所詠:“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廣西桂林
我國廣西桂林生長著很多桂花樹。桂花屬木犀科常綠喬木,原產我國南方,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開黃花的是金桂,開白花的是銀桂,開橙色花的是丹桂,還有一年數綻的四季桂。金桂為上品。我國民間視桂花為吉祥之兆。中榜登科被稱為“折桂”,獲得殊榮者譽其擁有“桂冠”。
傳說從前桂林桂花島上,有個叫象郎的小夥子,種了一棵桂花樹,辛勤澆灌了18年,花開時散發出醉人芳香。時到中秋月夜,象郎在樹下擺上月餅、果品、茶水過節。突然,桂花樹下走出一位美麗的姑娘,叫了一聲象郎並柔情地說:“我是桂花仙子,感謝郎君18年來跟我朝夕相伴,如不嫌棄,願以身相許。”象郎喜出望外,當即在月下成親。誰知被龜王知道,象郎慘遭殺害。隨後,桂花仙子便手提采滿了桂花的花籃飛上月宮。滿天紛紛揚揚的桂花灑落在漓江兩岸,長出棵棵桂樹,後人叫此地為“桂林”。
傳說終究是傳說,事實上每當金秋送爽時刻,桂林全城桂花盛開。如今桂林擁有桂花樹20多萬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靈劍溪畔種植的10萬株桂花,綿延數裏,形成了一條“桂花長廊”。遊人到此不願坐車,而是漫步於桂花樹下,呼吸著像自天外飄來的芳香,熏得遊人浮想聯翩,分不清是在天上還是人間。
桂花是我國生態旅遊的一大資源。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現存百年以上的古桂花有2000餘棵,其中千年以上的有100棵左右。陝西省漢中市聖水寺院內的一棵漢桂,植於西漢初年,約有1840多歲。該市定軍山下諸葛亮墓前的“護墓雙桂”,植於三國時期,樹齡1700餘年,至今每年還開花。此外,還有桂林東郊唐家裏的千年唐桂,福建省武夷山的宋桂,都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