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3)

月季史話

早在宋代,月季花由我國的商船從南部著名的交通口岸泉州經海路傳至印度、斯裏蘭卡,一致後來全世界都能見到它的倩影,在國外有“花中皇後”的美稱。月季紅苞逐月,四時長春,且花容嬌豔,香味濃鬱,集這些優點於一身,世間之花幾無比擬,以致詩人陳參政最終發出浩歎雲:“天下風流月季花!”這真是一個新穎別致的品評,也是有史以來此花所贏得的最高稱譽。月季不靠品種上的變異,就以它天然的美豔,迷倒了不少的人。北宋徽宗皇帝趙佶

便是其中的一個。鄧椿《畫繼》談到這麼個故事:徽宗在位時,龍德宮剛剛建成,徽宗詔令禦用畫師在龍德宮的屏壁上繪圖,所挑選的畫師都是當時一流的高手。待到所有圖畫畫成後,徽宗瀏覽一遍,都看不上眼,唯有當他走到壺中殿前柱廊的一幅“拱眼斜枝月季花”前,才駐步觀賞起來,問隨從這幅畫是何人所作。聽說是一個新進宮廷畫院的少年,大為高興,馬上給予獎勵,恩寵有加,眾人皆不明所以。一次,近侍瞅了個機會探問徽宗,少年之畫究竟好在哪裏,徽宗回答說:“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差,故厚賞之。”原來徽宗發現,一年四季,同樣一珠月季,前開的花、蕊與後開的花、蕊,以及生長的葉子,都有不同的狀貌,不僅如此,一日之中,早晨、中午、黃昏的花、蕊、葉也是各一異其態;而少年所畫,為春季中午的月季,徽宗認為他畫得絲絲入扣,符合實際。這說明,徽宗趙佶以及這位少年畫師對月季花有長久而細致的觀察,他們對月季花一物而多態、一種而千變的美有深刻的領悟。顯然,他們若對月季花愛之不深,是絕對不會有如此認識的。

月季被譽為“和平使者”,由於其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目前在世界各地皆普遍栽培。對月季最早進行人工栽培的國家是中國。早在公元前140~87年,漢武帝的宮廷園林中就有栽種薔薇RosaMultifloraThunb。

北宋時期,月季栽培在洛陽、山東、兩淮、蘇州、揚州一帶廣為盛行,當時已經有人用自然授粉的種子選育新品種,並且掌握了月季的扡插繁殖技術,利用這一技術保存和繁殖了一批當時的優良月季品種。

明清時期,月季的栽培在民間比較普遍,此時期是花卉專著大量出現的時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陳淏子的《花鏡》、王象晉的《群芳譜》、高濂的《草花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等著有關於月季的資料記載。

清末評花館主的《月季花譜》(柳園溪館藏)記載了堪稱極品的10種中國古老月季:“藍天碧玉”(白色)、“金甌泛黃”(黃色)、“朝霞彩衣”(黃色)、“虢國淡妝”(白色)、“赤龍含珠”(紅色)、“曉風殘月”(白色)、“淡抹鵝黃”(黃色)、“春水綠波”(白色)、“六朝金粉”(黃色)、“玉液芙蓉”(白色)、“藍天碧玉”和“銀紅牡丹”等極品月季在當時的月季育種中居世界領先地位,可惜大部分目前已經失傳。且清朝以後,月季栽培和育種一直處於停滯狀態,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產生與國外先進國家間較大差距。

歐洲早在公元前600多年就有關於薔薇的記載,然而自9世紀希臘的荷馬時代到公元1800年左右,歐洲用於栽培和育種的薔薇屬植物主要是法國薔薇(R.gallica)、百葉薔薇(R.cenlofolia)和突厥薔薇(R.damascena),育種工作始終沒有重大突破。

英國在1800年的時候就有較大的薔薇苗圃,1815年開始用本國或歐洲產的薔薇類雜交,且大部分是法國薔薇。根據1827年出版的《英國園藝》記載,當時有1,059個薔薇類植物品種。英國人特別注意育種資源的收集,除了歐洲,更從世界各國一特別是中國一搜集育種資源,這是英國在月季育種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美國從1773年開始搜集薔薇類變種,1846年記錄至少有700個薔薇品種,1811年中國的月季花(RosachinensisJacq)引入美國,與南歐的麝香薔薇(R.moschata)雜交,育出了大量的新品種月季。歐洲最早利用玫瑰進行月季育種的是法國,1815年法國以中國的月季花與突厥薔薇雜交,育出了以後大量的波旁月季(bourbonRose)雜種群。法國市場上的月季品種從1860年的25個,到1870年猛增到6,000個。

值得一提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國的月季花對世界月季育種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中國的月季花有一個非常可貴的生物學特性就是能連續開花。在中國的月季花傳入西方之前,西方的月季育種隻是以野薔薇(Rosamultiflora)和玫瑰(RosarugosaThunb)進行雜交,一直沒有突破每月開花的難題。

1987年,法國首次育出了現代月季的重要品係一雜種長春月季,據說是由波旁月季衍生出來的,這種月季雖然名為“長春”,實際上一年隻開1~2次花。自從中國的月季花參與了雜交後,才能夠連續開花。18世紀初19世紀末,中國的“月月紅”、“月月粉”、“中國彩暈”、“中國淡香”(香水月季)這4個四季開花的中國月季珍品陸續傳入西方,據說最先流入意大利,然後由英國傳至歐洲各國。經過歐美月季育種家反複與其原有的薔薇雜交,終於創造出了真正的現代月季。

1867年是月季育種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法國格羅育出雜種香水月季“法蘭西”。這種月季花枝挺拔,四季開花,花朵碩大,花形優美,芳香撲鼻,其親本是“布潤薇夫人”(帶有中國香水月季的血統)和雜種長春月季“勝利魏”。1888年美國培育出自己的第一個雜種香水月季品種“烏通的禮物”,1945年培育出的品種“和平”(“Peace”)是當時雜種香水月季的代表品種。

現代月季的育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選育的基礎階段,從北宋初期(960年)至清代中期(1760年)大約800年時間;第二個階段是歐美雜交育種階段,從1789年中國的月季花大量流入西方開始,至今尚不足300年,但這短短的200多年,使月季育種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前述所提到的月季是指廣泛意義上的月季,即薔薇屬的所有種和品種,包括薔薇(RosamultifloraThunb)、玫瑰(RosarugosaThunb)、中國的月季花(RosachinensisJacq)以及所有現代月季;狹義的月季指的是現代月季,不包括薔薇、玫瑰、月季花及其野生種,一般是指近200多年來培育的月季品種。

薔薇是薔薇屬的一個種,主要的兩個特點是枝條呈蔓性,且每年春季隻開一次花,其花小而密,多為單瓣(新品種多為複瓣),花色較淡,聚傘花序,主要用於園林。玫瑰也是薔薇屬的一個種,有野生的,也有近年來培育的玫瑰品種,主要特點是枝條上有小而多的密刺,葉片表麵葉脈深陷,葉片布滿皺紋,每年春季隻開一次花,枝條直立,聚傘花序,花朵較薔薇大,比雜種香水月季小,花色以紅為主,花形扁平,花心低於四周花瓣,香味濃鬱,容易結實,主要用於提煉香精。

詩畫裏的月季

“牡丹殊絕委春風,霜菊蕭疏怨晚叢。何似此花榮豔足,四時長放淺深紅。”

宋代韓琦的這首《東廳月季》,不看題目,也知道是詠月季的。月季屬薔薇科叢生灌木,原產於我國,相傳在遠古的神農時期就已種植,已有4000年的栽培史了。月季枝幹滿布尖刺,花多數朵簇生,花型美觀,有紅、黃、白、橙、藍、紫等多種顏色,豔麗奪目,芳香迷人。月季在我國北方地區一般從4月開到11月,在江南可常年開放,四時不絕,因此又有月月紅、四季花、長春花等名稱。

月季花豔麗多姿,一年四季盛開,很得人們的喜愛。但不知何故,直至唐代,一直未見有吟詠月季的詩作,很是令人費解。到了宋代,才出現詠月季詩詞。“一從春色入花來,便把春陽不放回。雪圃未容梅獨占,霜籬初約菊同開。長生洞裏神仙種,萬歲樓前錦繡堆。過盡白駒都不管,綠楊紅杏自相催。”徐積的《長春花》詩,突出了月季自春初和紅杏爭豔,霜秋伴菊花同開,到歲末與寒梅競芳,不管時序如何變化,四季長開不敗的獨特品性。後來的詠月季詩詞,大多難以脫離此窠臼。如朱淑真《長春花》:“一枝才謝一枝妍,自是春工不與閑。縱使牡丹稱絕豔,到頭榮悴片時間。”楊萬裏《月季花》:“隻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