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讓正負煩惱相互抵銷(1 / 1)

以下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寫給約瑟夫-普裏斯特的一封信。約瑟夫-普裏斯特在當時應邀出任蕭伯尼伯爵的圖書館主任,因此特地寫信向富蘭克林請教。富蘭克林在回信中,詳述了他解決問題,不必煩惱的方法。

倫敦,1772年9月19日

親愛的先生:

由於你的問題對你十分重要,因此在沒有充分準備之下,我不敢貿然告訴你一定要“怎麼”去做,但我可以告訴你,“如何”去解決問題。

當這些困難出現時,之所以很難解決,主要是我們思考時,造成這些問題的“正”“反”兩麵原因,並未同時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有時隻有部分原因出現,有時另一個原因出現了,而前一個卻又不見蹤影,因此我們的思考不能周詳,各種困惑、煩惱出現,令我們非常為難。

要想克服這些困難,我的方法是:拿一張白紙,在中間畫一條直線,將紙張分成兩欄,一邊寫上“正”,另一邊寫上“反”,然後,在三天的考慮期間,把隨時想到的原因分別簡短地寫在各欄內,看它們是“讚成”還是“反對”。當我把它們全部寫下來之後,就開始估計每個原因的分量,如果我發現某兩個(每邊一個)的分量似乎相同,我就把它們畫掉。如果發現某個“正”因素相等於兩個“負”因素,那就把它們三個一起畫掉。如果我發現兩個“負”因素,相等於三個“正”因素,我就把它們五個全部除掉,按照這種方式,最後肯定能找到問題所在,而如果在經過一兩天,在進一步的考慮之後兩方麵沒有更新,或者有更重要的原因出現,那我自然就可獲得結論了。

雖然,原因的個別分量很難準確地把握,但在經過如此個別考慮和比較之後,整個問題的正反前後情勢全部呈現在我眼前,我自然可以作出更好的判斷,而不至於采取輕率的行動。

誠懇希望你能做最佳的決定。祝福你,親愛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