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鬼斧神工——山形卦象的地形地貌(1 / 2)

卦山群峰環列,其高低錯落的峰頂溝壑,與文王八卦圖形相巧合。它以突起的山峰象征陽爻“-”,以低凹表示陰爻“——”,這樣就發現了卦山的奇特現象。如西北方按八卦是乾卦“”,三個陽爻符號組合,而卦山西北方恰好是相連三個峰頭,像筆架一樣;再如正北方向坎“”,而卦山恰好是中峰高聳而兩肩低平。其他方位類皆吻合。

卦山柏樹800畝,為柏科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小枝扁平,葉細小呈鱗形,小枝與葉呈一平麵形。種子繁殖,木質堅實細致,氣味芳香,耐腐朽,可供建築雕刻、家具等用,是我國分布較廣的風景林木。其嫩枝與葉還是中草藥,性微寒,味苦澀,能涼血、止血,主治吐血、衄(nǚ)血、便血及崩漏等症,也治老年慢性氣管炎。

千年古柏紮根於懸崖峭壁,虯幹扭曲,千姿百態。清代一位來自江浙的官員稱讚說:“黃山之鬆,雲棲之竹,皆東南之勝景也,而卦山之天寧寺獨以柏名,……其生長七星柏、連根柏、文武柏、牛頭柏、虎頭柏、唐柏、龍爪柏等,流傳有許多神秘美妙的故事傳說。當代畫家郭禮成先生的國畫巨作《卦山獨翠圖》16米長卷,用藝術語言謳歌了卦山柏樹的風姿。

卦山到底是姓“道”還是姓“佛”?有人提到卦山,顧名思義,說是卦山既然以“卦”命名,就不該是佛教寺院,自以為:“肯定卦山原來是道家的地盤,後來被佛家侵占了。”等而因之,提出質疑,要給道教“落實政策”。

也艱,成材也勁(清·王寶瑩《重修天寧寺暨卦山書院碑記》)。”著名的有繡球柏、這種說法是想當然,是一種對“卦”與中國佛教華嚴宗二者關係的片麵理解。

有人問,“卦山”(或者“萬卦山”)這個山名到底起源何時?是誰給起的名字?暫無定論。清代學者閻爾梅(1603—1679年)遊卦山所作《卦峰唱韻》五首中有一句“煙波處處逢嵇阮,竟把爻山當竹林”,他就沒有把卦山完全當成道家的,而認為是儒道兩家兼而有之的魏晉玄學嵇康、阮籍的“竹林”。閻爾梅所以如此講,總是事出有因。追根溯源,東漢末年,並州原是袁紹的地盤,其外甥高幹(?—206年,字元才)貴好名士,招納四方文士;曹魏取得並州後,梁習為刺史,更是招納人才,曾介紹一批有學之士到中原去做官,如常林、楊俊、王淩、王象、荀緯(參見喬誌強《晉文化誌·導言》)。河東太守杜畿(163—224年),任職河東十六年,創辦學堂,親自講學,繼續招賢納士;河東名士樂詳被杜畿(jī)聘為博士,受教者數千人。建安十七年(212年),河東監高誘是大學問家,注《淮南子》《呂氏春秋》《戰國策》。這個時期裏,河東是名士雲集之處。正元三年(256年),玄學大師嵇康曾避河東(《晉書·趙至傳》),直到甘露三年(258年)因母喪才離開。卦山離並州治所很近,不難想象,這些背景因素,不會與卦山得名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