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說,官僚主義是舊社會製度的產物。社會主義國家機關中官僚主義的存在,是反動統治階級對待人民的反動作風的殘餘在我們黨和政府內的反映,是剝削階級的腐朽的政治遺產的突出表現。官僚主義完全違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同人民民主政權的性質根本對立的。毛澤東對官僚主義作風一貫深惡痛絕。他為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防止國家政權由社會公仆向“社會主人”蛻變的危險,提出了許多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的重要思想,闡明了反對官僚主義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意義,並指明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一 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官僚主義從根本上破壞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和民主集中製原則
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製度下,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社會的公仆。這是馬克思總結巴黎公社的曆史經驗而提出的一個著名思想。這一思想已成為一切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工作人員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同任何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的一個顯著區別。
1871年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在法蘭西土地上發動的人類曆史上破天荒的壯舉,第一次創建了嶄新的無產階級民主製度。巴黎公社鏟除了資產階級軍事官僚機器,成為真正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型國家政權。公社為防止公職人員受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重新成為壓迫人民的新官僚,采取了一切公職人員普遍選舉,隨時可以撤換以及隻付給相當於普通工人的工資等措施,防止官僚特權的滋生。公社的這些措施是有鑒於曆史上的深刻教訓而作出的。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一書的初稿中曾指出,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是“集權化的、組織起來的、竊據社會主人地位而不是為社會做公仆的政府權力”。而公社實行的普遍選舉和隨時撤換的原則,使權力始終掌握在選民手中,而不是在選出的代表和官員的手中。馬克思稱這種公社“嚴格負責的官吏”為“社會的負責的公仆”。恩格斯在1891年為《法蘭西內戰》一書寫的“導言”中,稱公社的國家和國家機關是“社會公仆”,並進而同以往的國家作了比較,他說:“以往國家的特征是什麼呢?社會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最初通過簡單的分工的辦法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機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機關——為首的是國家政權——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從社會的公仆變成了社會的主人。”恩格斯高度評價了公社的普遍選舉並隨時撤換和限製薪俸這兩項措施,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也能可靠地防止人們去追求升官發財”。這也正如列寧後來所指出的,這些原則對擴大民主和根絕官僚製具有重要意義。
列寧是非常重視巴黎公社的這些原則的。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就運用巴黎公社的經驗,設想工人階級奪取政權之後,立即徹底摧毀舊官僚機構,並為防止新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變成官僚,新政權應采取如下措施:“(1)不但實行選舉製度,而且隨時可以撤換;(2)薪金不得高於工人的工資;(3)立即轉到使所有的人都來執行監督和監察的職能,使所有的人暫時都變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為‘官僚’。”列寧在這裏明確提出了防止官僚主義滋生的重要思想和措施。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強調蘇維埃政權是“巴黎公社的直接繼續”。但由於種種原因,在蘇維埃政權機關以至布爾什維克黨內,官僚主義還是逐漸地滋生並蔓延開來,這主要表現為: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脫離群眾,辦事拖拉,文牘主義盛行,工作效率低下,營私舞弊,等等。這種情況,引起了列寧的高度重視;1919年3月,列寧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就號召全黨進行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1920年9月,列寧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會上,進一步指出官僚主義的嚴重危害,警告全黨官僚主義已經成為對黨產生不滿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他曾尖銳地指出:“我們所有經濟機關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義。共產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會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為此,列寧以極大的精力同官僚主義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鬥爭。他強調要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灌輸“社會公仆”的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思想體係,這樣才能逐步減少官僚主義。同時,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的五六年中,列寧始終堅持和探索如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特別是如何發動人民群眾管理監督國家來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這個禍害的問題。盡管由於列寧過早辭世,使他關於改革國家機關和反對官僚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還遠未完成,但他在這方麵的重要思想和實踐經驗,一對於防止和反對社會主義製度下的官僚主義,搞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著重大的意義。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對如何實踐和發展巴黎公社原則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他畢生為徹底實現人民民主而奮鬥,反複強調我們幹部是人民的勤務員,應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早在延安時代他就引用魯迅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勉勵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者,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要以魯迅為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新中國成立後他一再要求黨的幹部要永遠做人民的勤務員,他說,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才是一種高級趣味。他對那種依仗權勢,高高在上、貪贓枉法、草營人命等官僚主義的惡習深惡痛絕,鼓勵廣大人民群眾要敢於挺身而出反對官僚主義。
誠然,民主革命時期雖然在黨內和政權機構中存在著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但畢竟還不是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因為殘酷的革命戰爭環境不允許我們脫離群眾,逼迫我們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但是,取得全國性政權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執政黨的地位既為建設新國家提供了最重要的條件,同時又存在被腐蝕而蛻變的潛在的和現實的危險。因而當革命臨近勝利的時候,如何避免曆史上農民戰爭由勝利複歸失敗的教訓,如何防止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切實保證人民政權的性質,成為這時黨和毛澤東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批評過那種由少數人“打江山坐江山”的小生產狹隘意識,強調人民是國家主人的重要思想原則。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毛澤東指出: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這個勝利將衝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具有偉大的國際意義。奪取這個勝利,已經是不要很久的時間和不要花費很大的氣力了;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他預言:“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並且告誡全黨,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毛澤東的這個預見和警告是及時的和深刻的,它實際上指明了黨將長期麵臨著勝利後的執政的考驗。
在毛澤東看來,官僚主義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大敵,是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從根本上破壞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和民主集中製的原則。毛澤東曾引用一首詠泥神詩來給官僚主義者畫過像,他說,除了三餐不食這一點不像外,官僚主義者的其他方麵都很像一個泥神像: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麵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後來鄧小平對官僚主義的表現也作過很好的概括,這就是“高高在上,濫用權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好擺門麵,好說空話,思想僵化,墨守成規,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辦事拖拉,不講效率,不負責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以致官氣十足,動輒訓人,打擊報複,壓製民主,欺上瞞下,專橫跋扈,徇私行賄,貪贓枉法,等等”。這種官僚主義就其對待群眾的態度和作風來說,實際上是一種專製主義的表現,因而對社會主義民主具有極大的危害。
首先,窒息社會主義民主,損害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我們知道,官僚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所固有的特征。這是因為剝削階級為了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拚命維護他們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專政,借助龐大的官僚國家機器實施對社會的嚴密控製,使國家日益成為脫離社會的機關。這種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了官僚與社會的分離和對立。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國家與社會對立的現象消失了,主權回到了人民手中。但必須看到,由於曆史的原因,人民群眾在相當長的時期還難以達到直接地、普遍地參加社會管理的水平,所以人民群眾掌握的權力是通過自己的利益代表者,即共產黨和國家權力機關來實現的。這樣,黨和政府的工作人員與人民的關係如何,就直接關係到這個政權的性質。當然,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官僚主義與舊社會的不同,但確又是反映了剝削階級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這也就不能不關係到社會主義國家本質的問題。毛澤東曾尖銳地把官僚主義稱作“反人民的作風”,他說,官僚主義作風,“就其社會根源來說,這是反動統治階級對待人民的反動作風(反人民的作風,國民黨的作風)的殘餘在我們黨和政府內的反映的問題”。他一再告誡全黨:“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很顯然,官僚主義者實際上是以社會的主人自居,而把人民群眾置於供其任意驅使的奴仆地位。如若聽任這種反人民的作風滋生和蔓延,勢必損害和破壞人民民主,甚至嚴重的會使人民政權名存實亡。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之所以始終警惕黨內脫離群眾和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作風的滋長,堅持不懈地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就是基於反腐蝕,防止人民政權蛻變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的反腐蝕的三反運動,毛澤東就認定這“是全黨一件大事”,對那些腐化分子“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1953年1月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中說:“其違法情形嚴重者必須給予法律的製裁,如是黨員必須執行黨紀。各級黨委應有決心將為群眾所痛恨的違法亂紀分子加以懲處和清除出黨政組織,最嚴重者應處以極刑,以平民憤,並借以教育幹部和人民群眾。”1956年11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的講話中又一次指出:“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說革掉很好,應當革掉。”由此可見,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的主張,是同他一貫的捍衛人民主權思想相一致的,是為了捍衛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
其次,妨礙群眾積極性的發揮,嚴重阻礙國家民主生活的發展。毛澤東始終把革命和建設事業看做是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極端尊重和注意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他認定隻有充分調動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的積極性,才能使我們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有效地克服困難,也才能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充分發揚民主,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首先要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人民群眾。毛澤東強調,全國縣委以上的幹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裏,“如果不搞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鬥,那末,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讚成他們”。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幹部和群眾,必須使人感到人們互相間的關係確實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給他的”。“人們的工作有所不同,職務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氣。”而在我們國家機關中存在的那種高高在上、不了解下級和群眾的意見,對於下級和群眾的意見加以壓製,對於群眾生活漠不關心的官僚主義,恰恰是壓抑和妨礙了廣大群眾積極性的發揮,妨礙了國家民主生活的發展。毛澤東曾嚴厲批評那種“壓抑群眾積極性,不讓人家講話”的行為,指出“這種態度非常惡劣”。對於群眾積極性的壓抑,不僅損害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而且也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毛澤東在談到鎮壓反革命解放生產力的問題時,曾風趣地說,不鎮壓反革命,勞動人民不高興。牛也不高興,鋤頭也不高興,土地也不舒服,因為使牛、使鋤頭、利用土地的農民不高興。官僚主義對社會生產力的阻礙作用同樣也是這樣。所以,毛澤東在分析個別地方發生的少數工入學生罷工罷課事件的具體原因時,特別強調指出:“發生鬧事的更重要的因素,還是領導上的官僚主義。”中共中央在1957年3月發出的關於處理罷工罷課問題的指示中提出:“為了防止罷工罷課一類事件的發生,根本辦法是隨時注意調整社會主義社會內部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克服官僚主義,擴大民主。”把克服官僚主義,擴大民主,作為調整內部關係的首要措施,是十分正確的。
再次,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毛澤東指出,領導我們革命事業的核心是我們的黨,但是,單有黨還不行,黨是一個核心,它必須要有群眾。我們的各項具體工作,包括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等等工作,百分之九十不是黨員做的,而是非黨員做的。因而,黨的幹部隻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確處理黨群、幹群關係,真正體現國家管理者向人民負責,這樣才能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中國成立後曾經出現過的“黨員高人一等,黨外低人一等;黨員盛氣淩人,非黨員做小媳婦”的現象,實際上是扭曲了黨群關係,降低了黨在群眾中的威望。中共中央對此曾嚴肅地指出,“這種錯誤方向,必須完全搬過來”。毛澤東也不斷對“擺老爺架子”,“擺官僚架子”和不顧群眾死活的幹部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他要求幹部要密切聯係群眾,指出,“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勢必要挨打”。“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煩了,搞官僚主義,見了群眾一句好話沒有,就是罵人,群眾有問題不去解決,那就一定要被打倒。”他極力反對並要求切實改變幹群之間不平等的“貓鼠關係”。
毛澤東認為,要維護良好的黨群和幹群關係,反對官僚主義作風,黨員和黨員幹部就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他在1956年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曾講述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說,1949年在這個地方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他舉的理由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他說這不行。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裏麵就出政治就出模範。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當然,還有別的。現在部隊的夥食改善了,已經比專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在1957年以整頓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中,毛澤東批評了在革命勝利後一部分同誌中出現的鬧名譽、鬧地位、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等革命意誌衰退的現象,提出要經過整風,把我們黨艱苦奮鬥的傳統好好發揚起來。這些都深刻地說明,隻有堅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密切聯係群眾,防止官僚主義作風對黨的隊伍的侵襲。
二 民主治國,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加國家管理,是根治官僚主義的根本途徑
官僚主義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礙。毛澤東認為,要根治官僚主義,重要的是要擴大民主,特別是要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加國家管理。
在社會主義製度下,人民群眾是權力的主體。黨和國家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吸收越來越多的群眾參加管理,使生機蓬勃的社會主義事業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使人民主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這無疑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十月革命後,列寧就把發展和完善人民參與製和人民監督製作為社會主義民主製度的重要內容,並以此來根除官僚製。列寧曾指出:“隻有當全體居民都參加管理工作時,才能把反官僚主義的鬥爭進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同樣,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就非常重視人民在國家中的主人地位,使人民主權真正由概念轉化為實際生活。他非常讚賞列寧的一句名言:“社會主義不是按上麵的命令創立的,它和官場中的官僚機械主義根本不能相容;生機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就發現蘇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民主不足的問題,並由此認為:“社會主義不是平靜的河流,應當有領導指引方向。但是,人民應當有對社會上發生的一切事情直接作出反應的直接可能性。”這裏著重講的是擴大民主的問題,實際上是把廣泛吸收入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問題提上了實踐日程。這是全國性政權建立之後毛澤東經常思考並付諸實現的一個中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