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家族的另類成員
覽·科學
作者:北辰
古時,人們夜觀星空,占卜算卦,預測未來。不過在長期觀測星空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星星的位置關係竟然可以準確地告訴我們時間,而最早的天文學就是為了準確報告時間而誕生的。
現在的天文學家依舊觀測星空,不過早已不是為了預報時間,而是為了科學地了解物理規律。我們知道,遙遠的星光僅僅是電磁波的一部分,從那遙遠天體發出來的除了可見光,還有電磁波的其他部分,比如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這些成分同樣包含著星星的信息,不過我們的肉眼並不能識別它們的存在。為了能夠在電磁波的所有波段進行天文觀測,人們進行了艱苦的努力,從事相應的發明創造,終於開發出適用的儀器設備。
當今的天文學,從觀測手段上來說,被稱為全波天文學。這些在其他波段觀測天象的儀器是望遠鏡家族的另類成員。這些另類成員也肩負著測天的使命,而且跟光學望遠鏡一樣,有的也飛上了太空,突破大氣層的幹擾,用另一隻眼睛觀察宇宙。
名詞解釋
絕對零度:熱力學的最低溫度,但卻是僅存於理論的下限值。熱力學溫標的單位是開爾文(K),絕對零度就是開爾文溫度標定義的零點。0K約等於零下273.15℃。
伽馬射線爆發:伽馬射線爆發是宇宙中最強烈的爆炸現象之一,強度僅次於導致宇宙誕生的“大爆炸”。與伽馬射線爆發相伴的通常有持續幾天的或幾周的發光的“餘輝”,它是探測伽馬射線爆發的主要依據。
相對論性噴流:來自某些活動星係、射電星係或類星體中心的強度非常強的等離子體噴流。這種噴流的長度可達幾千甚至數十萬光年。
暗能量:一種不可見的、能推動宇宙運動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運動皆是由暗能量與萬有引力來推動的。根據“普朗克”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對宇宙的組成部分有了新的認識,暗能量這股被認為是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在宇宙中約占少於70%的份額。
紅外線——斯皮策望遠鏡
任何物質,隻要溫度不低於絕對零度,就會發出紅外線,天體亦是如此。20世紀80年代中期,紅外天文觀測開始發展起來。1983年,多國聯合發射了一顆紅外天文衛星,這顆衛星工作了10個月,獲取了重要信息。現在有些大型太空光學望遠鏡,也兼具紅外觀天的能力。2007年,加那利大型天文望遠鏡開始投入使用,它耗資1.04億歐元,坐落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帕爾馬島上,全部完工後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紅外天文望遠鏡,能夠觀測最深層的時間和空間。雖然這種大型地麵紅外望遠鏡造價相對較低,安裝也十分便利,但它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地球的大氣層對紅外線有吸收作用,如果把紅外望遠鏡放置在外太空,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紅外天文望遠鏡最突出的代表還是太空望遠鏡,除了正在服役的廣域紅外探測器,還有斯皮策望遠鏡。
斯皮策望遠鏡屬美國所有,在2003年發射升空。它的口徑為85厘米,攜帶有紅外陣列相機,可以在紅外線的4個波段工作。同時,它還配備有4個模塊組合而成的紅外色譜儀,多波段成像光度計以及3個探測器陣列。
斯皮策紅外望遠鏡並不在地球軌道上空運行,而是處在地球軌道的後方,環繞太陽的軌道上,所以它應該算是地球的“兄弟”,屬於行星級別。它在那裏的位置並不穩定,每年會以0.1天文單位的速度逐漸遠離地球,一旦它出現故障,我們是無法使用航天飛機對其進行維修的。
作為一台儀器,它本身會發出熱量,也會產生紅外線而對觀測目標造成幹擾。為此,人們給它配備了一套製冷設備,這套設備能將鏡片的溫度保持在5.5開氏度左右。此外,它還有一個防護罩,以此來遮擋太陽和地球發出的紅外光。
從光學原理上來說,斯皮策紅外望遠鏡是卡塞格林望遠鏡,這跟光學望遠鏡的原理一樣。在紅外波段觀測,它可以彌補光學望遠鏡的很多不足。太陽係以外的行星發出的光與恒星有著明顯不同,因為它們自身不發光,而是反射恒星的光,因而光的溫度很低。斯皮策紅外望遠鏡可以在紅外線觀測中發現這些行星,並研究它們是如何誕生的。另外,河外星係和宇宙邊緣的很多天體由於距離遙遠,可見光較弱,但是紅外輻射卻很強,它們也是斯皮策紅外望遠鏡研究的重點。
一般情況下,紅外望遠鏡所攜帶的製冷劑會消耗殆盡,到那時候它也就停止工作了。然而,在2009年5月15日耗盡低溫致冷劑之後,斯皮策望遠鏡的紅外陣列照相機仍在正常工作。直到2012年年底,它依然在觀測著深邃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