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漢王朝與地方諸侯的關係,這在實踐和理論上都成為漢政府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漢高祖分封異姓是暫時的權宜之計,而國家政權的統一既利於王朝長期的統治,也利於當政者統治政權的穩固。漢初政權的分散確實安撫了大批的軍功之臣,思想文化的開放有利於先秦古籍的整理和保存,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與借鑒秦亡的教訓有關。諸侯與諸子的存在給中央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和政權的分散,如何對待二者成為困擾漢初幾代君主的重大政治問題。隨著漢政府實力的增強,在武帝上台前後,這一問題尤為突出。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都與淮南王劉安休戚相關,幾代淮南王多因謀反罪而消亡,因此諸侯王個人的命運和諸侯國的命運是與漢政府的政策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淮南子》正是這一曆史背景下的產物。“思想如何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標及其如何企圖超越先行諸思想”的觀點對研究《淮南子》“無論如何當然是適當的”,思想和理論的產生有其現實的要求,是現實已有的理論在無法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時應運而生的,這在客觀上就要求這種新的思想必須超越原有理論的局限。現實是新舊雜陳的,因此,新的理論就具有繼承與超越的雙重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