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改變與成長
寶寶已經發展了很多他獨有的性格特點,很多你現在看到的性格特征不一定會在寶寶的一生中延續。比如,他對每餐出現的固體食物很不耐煩,或者因為自己不能自由地移動去拿他想要的東西而沮喪,但這並不意味他會長成一個缺乏耐心和信心的孩子。
(五)6~8個月的嬰兒
一些6個月的孩子開始逐漸建立睡眠習慣,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去入睡。從7個月開始,寶寶開始出現了對親近的人的依戀情緒。孩子最喜歡和親近的人接近,這樣的接近會給寶寶帶來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緒。當親人一旦要離開,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1.建立良好的依戀
用身體接觸孩子,如撫摸、摟抱、搖晃等,孩子感受到這些觸覺和運動覺的刺激,會產生愉快的情緒,能促進孩子的愉快情緒中樞的發展。孩子的回應也能促進對其本身的愛和進一步的交往。
2.分離焦慮
6個月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12~18個月時變得更加強烈。聰明的家長一般不會選擇這個時間段隨意與寶寶分開。寶寶不樂意離開父母,是出自安全感,而不是單純的依賴,這是一種健康的生理行為。
3.寶寶的幽默感
寶寶最初的笑聲往往是由運動遊戲引起的,如你將寶寶放在膝蓋上顛顛,或者把他高高舉在空中;後來主要是由一些視覺玩笑引起,如你使勁甩你的頭發,或者把他的肚兜放在頭上當帽子。現在寶寶更好動了,他會做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來逗你。比如,把頭伸到你不讓他伸出的門外,然後回頭看你是否在看著他。
4.開始有怕生的表現
對陌生人陪伴感到緊張,並且哭泣,當雙親靠近時會發出聲音。當大人想拿走玩具時,他會故意握住不放。聽到熟悉的聲音會停止哭泣。當離開媽媽或其他撫養者時,他會表現出悲傷的情緒,與陌生人接觸時,他開始有怕生的表現。
5.不要故意“疏遠”寶寶
父母要盡可能多以各種各樣的表情和不同的語調來幫助寶寶了解各種情緒的意義,跟寶寶交流時,表情要盡可能更豐富。當嬰兒表現出強烈的依戀感時,父母要滿足他這種需求,不要為了擔心他變得黏人而故意“疏遠”他。這個時候給予他更多的寵愛,能更好地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6.當寶寶遇到陌生人
當寶寶跟陌生人相處表現出怕生的情緒時,不要為了急於改變他而強迫他跟陌生人打交道,而要給他時間慢慢去適應陌生人。此時不要強迫寶寶表現得友好,或是告訴他這樣做是愚蠢的,這隻會損傷寶寶的自信心。當他有勇氣對他人回以微笑時,應好好地表揚他。
7.積極地回應
你的寶寶充滿愛意,他會在得到鼓勵的時候親吻你,伸出他的小手讓你抱他,還會愛撫他的玩具。你會發現寶寶變得更加活躍了,會轉頭傾聽周圍的說話聲。不僅用咿咿呀呀的聲音,還用豐富的手勢和表情給你回應。看看他照鏡子時的表現,他不知道他看到的那個嬰兒就是他自己,但對“他”很感興趣,他會發出“咯咯”的笑聲。
(六)8~10個月的嬰兒
小家夥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他的記憶是短暫的,一件有趣的玩具或是一個突然的想法都會再次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很多曾經讓他非常入迷的遊戲,他已經厭煩,因此當父母要求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會顯得比較“冷漠”。
1.揮手表示“再見”
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這個月齡的寶寶學會了大聲喊叫。他開始期望博得周圍人群的讚賞,並因此樂於為周圍人群做一些小小的表演。喊他的名字時能轉頭尋聲,對一些簡單的問話有反應,如問燈在哪裏,會朝燈看去,能做揮手表示“再見”的動作。
2.意誌的較量
他會在你拿走他的玩具的時候表示反對,或提出來想再玩一次同樣的遊戲。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長,他會變得更加武斷,把任何日常活動都變成意誌的較量。你會發現,當他不願意被放到小童車裏的時候,會把背拱起來,或在你喂他不想吃的東西時搖頭。
3.寶寶用嘴去探索
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到1歲,這個時候就更喜歡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嘴裏去,這是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嘴的神經發育比手的神經要快,所以他更喜歡用嘴去探索東西。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探索,隻要保持這個玩具的衛生就好了。
(七)10~12個月的嬰兒
能一眼認出人群中的爸爸媽媽。如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來看望寶寶,他們一進門,嬰兒就會非常高興,會拍手歡迎,急著讓他們抱。這個月齡的寶寶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歡的人和玩具上。對親人特別是對媽媽的依戀也增強了。
1.觀察父母的表情
他會仔細地觀察父母的表情,通過父母的表情來判斷自己某種情景是否安全可靠。有的寶寶會用手表示“再見、謝謝”,能理解大人的一些話。會搖頭,但往往還不會點頭。現在的寶寶一般很聽話,想討人喜歡,願意聽大人指令幫你拿東西,以求得讚許。
2.產生恐懼
寶寶在這個時候對陌生的場所或陌生的場景已經有了恐懼感,如開始害怕吸塵器的聲音。如果寶寶對什麼東西十分害怕,你不要緊張,應撫慰你的寶寶,讓他知道他不會受到傷害的,這可以加深寶寶對自己和他人的信任。
3.喜歡和其他寶寶在一起
多提供機會,讓寶寶和別的孩子接觸一下。這個時候的寶寶喜歡看到和他一般大的寶寶,特別是當你邀請的朋友也帶來了他們的寶寶時,你的寶寶就會十分興奮。在1歲內,媽媽及時地給孩子各種滿足,適時地作出積極的情緒回應,這樣寶寶會體驗到更多的開心。
4.還不能理解共享的意義
多帶寶寶外出玩耍,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要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寶寶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學習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在和其他寶寶一起玩的時候,你的寶寶通常會以他為中心,他會很自然地認定每個玩具都是給他的。在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內他還不能理解共享的意義。
(八)12~16個月的幼兒
寶寶對外界的人或事物的敏感程度越高,潛能越容易被開發出來。爸爸媽媽要充分利用寶寶各種潛能發展和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但當你對他的行為不滿時他能理解,並正在加深對因果關係的認識。
1.不如小時候好帶了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他想要什麼就必須立即得到,讓他等待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他還沒學會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媽媽會覺得這麼大的寶寶不如小時候好帶了,不乖了。寶寶越來越愛耍脾氣,換個角度來看,這預示著寶寶的想法越來越多,思維開始活躍起來。
2.有了簡單的同情心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有了簡單的同情心,盡管這種同情心有時表達的不十分準確,看到別人笑,他會笑,看到別人哭,他也會哭。這種情緒的產生對寶寶將來的社交行為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3.驚奇和害羞
寶寶逐漸地流露出驚奇和害羞的情緒。當他看到新生事物時,他會感到非常驚奇。他已經能夠準確地理解熟悉與陌生環境的差異,對生人感到害怕而且更加黏人。要東西時,會用手指去指點。寶寶對媽媽的依賴感越來越強,直到4歲以後,這種依賴感才有所減弱。
4.冷靜地對待寶寶
他的小脾氣越來越大,並開始用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地對待他,不要以吼叫對吼叫來跟他對抗。當寶寶去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時,隻要不是確實危險的事情,父母就不要大驚小怪,應多一些鼓勵的表情。